技术距离、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收敛:一个分析框架
【图文】:
3文献评价与分析框架3.1文献评价当前关于技术溢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对“技术距离”概念的应用较多,有的用它描述技术相似性程度,有的用它描述技术差距,概念并不统一。由于区域间知识溢出往往受到技术相似性和技术差距的双重影响,并且两者通常是无法区分的,所以单独一个方面的研究是偏颇的,但是目前的文献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分离的。另外,从国内关于知识溢出的研究文献来看,只有部分基于技术差距的研究,而没有发现专门针对技术相似性的研究,更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综合分析。3.2分析框架(1)横向技术距离、纵向技术距离与知识溢出关系的研究。一般来说,横向技术距离越大,,则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距越大,技术之间相关性越小,知识溢出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纵向技术距离与知识溢出的关系则与横向技术距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横向技术距离小的地区,当纵向技术距离小于某个阈值时,知识溢出的可能性大,大于该阈值时,则会由于技术差距过大而阻碍溢出。对于横向技术距离大的地区,纵向技术距离小时知识溢出的可能性大于纵向技术距离大时知识溢出的可能性,但总体来说溢出效应较小(见图1)。图1技术距离与知识溢出矩阵(2)技术距离与技术收敛。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实现技术收敛的条件会随着技术距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两个地区来说,在图1中,第Ⅰ象限实际上已经实现了技术收敛;第Ⅱ象限中两个地区技术结构差距很大,但技术水平差距很校这种情况下的技术收敛已经实现,但要实现技术结构的收敛,则需要进行与技术结构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第Ⅲ象限中技术结构相似,但技术差距很大。根据相关研究,技术差距过大时,即使两个地区技术结构相似,由于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黎波;郑建明;江琳;;技术差距、技术扩散与收敛效应:来自134个国家技术成就指数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2 李松龄;生延超;;技术差距、技术溢出与后发地区技术收敛[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周华;韩伯棠;;技术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2 孙文杰;沈坤荣;;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3 范黎波;吴易明;;PCT国际专利申请、技术缺口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5期
4 郁晓华;张润芝;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竞争力的模型设计与国际指标比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7期
5 王锐淇;汪贻生;;区域知识资本增加路径及变化趋势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6期
6 孙辉煌;;贸易开放与TFP增长:技术溢出与国际竞争——基于中国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7 邱蓉;姚剑虹;;关于跨国技术转移的理论梳理[J];商业时代;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录堂;王建华;;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改造农户经济的效应评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梁宗经;中国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十甲;信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云峗;企业技术差距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郑陶;中俄双边经贸合作中俄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李君红;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冯敏;我国东西部技术转移活动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景东;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s
本文编号:2569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