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边界视角的区域发展扩散及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5 12:34
【摘要】:区域发展扩散是相关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区域是有边界的,区域间的作用和联系是在边界进行的。区域发展扩散过程中各方会形成一个联系的合作体,而各方的边界的接近、形成、融合、重合等的过程,及同时的合作体边界的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区域发展扩散演进的过程。区域发展扩散是一个涉及很多方面、复杂的活动过程,边界的变动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因此从边界的视角对区域发展扩散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是可行的,通过对边界的变动的度量及研究会更有助于对区域发展扩散的深入探讨。
【图文】:

演化曲线,区域发展,扩散系统,扩散过程


变化趋势来衡量。运用生物学中的研究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曲线 ( 又称 S 曲线) 的特征来进行各个阶段的界定标准 ( 如图 1) 。当区域发展扩散开始出现时,开始并形成了合作体,此时发展扩散的速度还很缓慢,合作熵较大,随着演进开始不断减少,但其变化速率较小,这一阶段为形成阶段。随后,合作熵从高熵状态开始减小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大,区域发展扩散的速度也不断增大,即为成长阶段。当合作熵进入低熵状态后,,区域发展扩散的演进将趋于成熟,当合作熵会达到最小熵的状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2 蔡继荣;郭春梅;;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边界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3 王继涛;周梅华;;虚拟组织的边界问题[J];管理现代化;2007年05期

4 朱振涛;周晶;李平;陈星光;吴孝灵;;项目合作企业之间观点耦合的动力学特征[J];管理科学;2010年02期

5 靳景玉;蔡继荣;;城市联盟边界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5期

6 康凯,张志颖,邢静;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演进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7期

7 梁丹,吕永龙,史雅娟,任鸿昌;技术扩散研究进展[J];科研管理;2005年04期

8 沙飞;张仕俊;;区域经济扩散效应模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2期

9 蔡进兵;;企业边界的变化:知识理论的解释及其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1期

10 王志凌;谢宝剑;谢万贞;;构建我国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学术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凤敏;发展扩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亮;;地理空间因素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2 马驰;秦明周;;构建我国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3 侯宝锁;傅建详;;生态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4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5 王潇;张政民;姚桂蓉;陈年来;;生态补偿概念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6 王良健;何琼峰;;省际竞技体育水平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7 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8 张锦宗;朱瑜馨;周杰;;基于BP网络与空间统计分析的山东人口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9 聂芹;;山东省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10 张玉;董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付建伟;姜寿成;;竞争性战略联盟效率边界研究——以双寡头市场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平伟;彭贵芬;琚建华;鲍美香;;云南省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3 周英男;罗小利;;重复购买生命周期模型与尝试-重购新产品扩散模型比较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赵广文;付承伟;;生态补偿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以济南南部山区(东片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蔡剑文;苏海潮;;厦门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实验室的实践与启示[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部慧;梁小珍;皮理;;我国金融业集聚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5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7 聂鹰;竞争性战略联盟效率边界的内生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梅德强;科技创业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合作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罗小利;新产品重复购买技术扩散模型的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蒙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瑞;从传播学视角看网络口碑营销[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7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8 韩冰;金融产业集聚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昊,杨梅英,陈良猷;企业间合作竞争关系的自组织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栋生;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3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陈林生;聚集效应、中心地理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6 李文清;贾岷江;;基于聚集经济的产业集群理论模型[J];财经科学;2006年12期

7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8 陈仲光,刘克华,黄瑞荣;基于博弈理论的城市联盟研究——以福建省厦泉漳地区城市联盟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9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10 许学强,王欣,阎小培;技术流的动力机制、渠道与模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乃济;;浅谈价格杠杆在区域经济中的运用[J];价格月刊;1987年12期

2 唐立久;我国区域经济混乱成因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1期

3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4 ;我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06期

5 王寿春,李训茂;区域经济:整合状态中的增长与协调发展[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6 李建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4期

7 张岩,张人广;区域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杨秋宝;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0年: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9 朱栋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刘玉杰,宛利,王力;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管镇滨;马锦郁;;西北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付晓东;;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拾松;;论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成海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琪;张越;;互联网因素对我国省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许开峰;宝泉岭局市联手 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路[N];北大荒日报;2011年

2 记者 左文辉;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N];宁波日报;2005年

3 严娜;区域经济之魂[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通讯员 田智;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沙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哈密地区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回顾[N];哈密报(汉);2008年

6 CUBN记者 陈文喜;生态经济黄三角试行区域经济新路径[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心平;南中心:区域经济的增长极[N];乐山日报;2009年

8 记者 韩浩 章梅 实习生 洪毅彬 蒲亮 通讯员 关雨;湛江构建区域经济最佳结合点[N];南方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pだ

本文编号:2570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0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