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15 09:45
【摘要】: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通过研究马克思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时代背景、地租理论基础、地租定义、地租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者阶级性五个方面对二者地租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地租理论存在的异同点。指出二者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辉莉;;马克思与现代西方地租理论综述与启示[J];金融经济;2008年12期

2 李善明;;马克思地租学说的理论基础[J];学术月刊;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8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10 刘志飞;朱林;;“和合”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勤;;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2 汪林海;;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创新及在房价理论中的应用[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3 闫永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和阶级意义[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4 朱钟棣;;马克思论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变化[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5 谭辉;;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1年22期

6 王朝科;;论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7 董少广;;拜谒马克思墓[J];金融博览;2011年07期

8 孙世强;;马克思消费伦理体系及时代意义——立足于生活消费视角与研究文本[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9 王明亮;;马克思国家观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10 张茜秋;王务均;;从《资本论》看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汪嘉波;马克思缘何再受西方青睐[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汇报;2008年

4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何中华;一个新的“格式塔”转变的来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E线图情;马克思纪念图书馆迎来75岁生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萧灼基;我写马克思传记的一点新尝试[N];北京日报;2009年

8 庞卓恒;马克思何以变成了贝尔尼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克拉克、福斯特: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生态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牛苏林;马克思宗教理解的一个重要论断[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彪;李嘉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述[D];吉林大学;2010年

2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分析及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甄永亮;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7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79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9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