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碳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0-02-15 14:00
【摘要】: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碳税政策的实施与否格外受到关注。征收碳税可能对经济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并被视为碳税是否适合开征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层面分别就碳税对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对我国开征碳税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最后提出我国开征碳税的政策思路,旨在为后续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喜;;我国开征碳税的CGE模拟与碳税法条文设计[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2 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3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2期

4 邢丽;;碳税国际协调的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44期

5 姚昕;刘希颖;;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6 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7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8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9 陈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01期

10 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蔡岩兵;王云洋;;碳税征收对山东地区经济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4 李岩岩;赵湘莲;;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以石化塑胶行业为例[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5 崔景华;;我国碳税制度要素设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6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7 张明喜;;我国开征碳税的CGE模拟与碳税法条文设计[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8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9 叶祖达;;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10 叶祖达;;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城市规划;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张白玲;林银良;陈蕾嫣;;基于物质流分析的碳会计核算体系构想[A];“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 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叶祖达;;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殷培红;裴晓菲;;温室气体减排监管政策的国际经验[A];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4 饶呈祥;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我国成品油税费改革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赵建军;基于气候变化的水稻旱灾风险及其保险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郊;低碳约束下施工设备的选择决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程施;中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淼;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田婧;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辽宁省低碳政策多准则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董宇晴;我国GDP与碳排放关系的结构突变贝叶斯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申柯;基于CGE框架的来凤生物质能产业经济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朱晓燕;中国产业低碳化政府规制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鑫;我国碳交易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9 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2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3 范金,郑庆武,王艳,袁小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4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6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7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J];决策与信息;2005年08期

9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2期

10 金艳鸣;雷明;黄涛;;环境税收对区域经济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会萍;环境税及其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2002年

3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亮;;包容性增长下碳税制度设计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年12期

2 John Cridland;;“我更关注绿色的经济增长”[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3 胡新婷;;我国碳税研究的进展及反思[J];财务与金融;2011年04期

4 冯治宇;李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5 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6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7 吴敏艳;朱学义;王传斌;;民本经济视角下的碳税政策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贾_g;孔繁成;;陕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9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10 陈延斌;陈才;;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葛继红;;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农业面源污染——以江苏省为例[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张伟华;;WTO主要发达成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评述[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4 张为杰;;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污染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A];2011年产业组织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1年

5 黄德林;蔡松锋;;中国水稻甲烷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其政策意涵[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晓玉;;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性特征[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洪春;;通过资本和资源整合形成宜兴环保产业联合集群,提高竞争优势[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海瀛;澳大利亚碳税政策将对我国企业带来重大影响[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2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气候变化与清洁发展机制工作组 谈尧;中国该实行怎样的碳税制度[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农工党中央;制定碳税政策 促进产业升级[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何爽;法国搁置碳税计划 转而寻求欧盟统一碳税[N];中国税务报;2010年

5 驻澳使馆经商处;澳大利亚拟收碳税30元/吨[N];国际商报;2011年

6 大卫·霍恩 编译 王林;澳大利亚碳税之路在何方[N];中国能源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林;澳能源公司敦促政府重修碳税提案[N];中国能源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舒;航空碳税:欧盟的阳谋[N];国际商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蔡若愚;“碳税比碳交易更适合中国”[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朱其忠;澳碳税方案 因何“凤凰变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王瑞彬;美国气候政策之辩(2001-2008):支持联盟框架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4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红莉;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6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8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王峰;区域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田辉;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贾建霞;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郑阅春;环境保护对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张伟琴;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一新;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9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10 孙可;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9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79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