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异化消费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异化消费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弗洛姆认为异化消费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症候。消费从从属于人、满足人需要的手段地位上升到独立的、目的性的地位,成为凌驾于人之上的控制力量。弗洛姆认为这既有不可克服的人性根源,又有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异化消费是人的正常人性在20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制度下遭致扭曲的产物。处于异化消费状态中的人得到的只是虚幻的幸福、虚假的自由,人失去了对消费的真实体验,人性需求无法满足,人性枯竭,陷入精神上的痛苦境地。但个体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异化消费所带来的唯一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异化消费会引起灾难性的人类生存危机。 弗洛姆对人的这种异化处境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感到无限的担忧,他不能忍受人类由这种非理性的贪欲行为来毁灭自身。因此,他又在揭露和批判异化消费给人类造成痛苦和危机的基础上,积极设想消除异化消费的变革方案。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以人为本,同时又深刻分析社会现实,为我们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一个全面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弗洛姆 异化消费 消费主义 占有 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91.3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一、异化消费及其成因分析7-16
- (一) 什么是异化消费7-9
- (二) 异化消费的成因分析9-16
- 1、异化消费产生的人性根源9-12
- 2、异化消费产生的社会因素12-16
- 二、异化消费状态下人的处境16-27
- (一) 精神上的痛苦16-24
- 1、虚幻的幸福16-18
- 2、虚假的自由18-20
- 3、缺失的消费体验20-23
- 4、枯竭的人性23-24
- (二) 生存的危机24-27
- 1、战争危机24-26
- 2、生态危机26-27
- 三、消除异化消费的设想27-36
- (一) 精神变革27-31
- 1、要存在而不要占有的生存方式27-29
- 2、发展爱、理性和创造性29-30
- 3、文化上的转变:恢复人道主义价值,反对实利主义30-31
- (二) 社会措施31-36
- 1、积极创建“集体艺术”31-32
- 2、工业上的转变:大力发展基础性的商品生产32-33
- 3、改变产生异化消费的经济活动过程33-34
- 4、帮助老年人寻找有意义的生活34-36
- 四、弗洛姆异化消费思想的启示36-46
- (一) 关心人的精神需求,塑造创造性人格36-39
- (二) 逐步建立健全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和谐生存39-42
- (三) 确立要存在不要占有的价值取向,,走向人的全面发展42-46
- 参考书目46-47
- 参考文章47-48
- 后记48-49
- 论文独创性声明49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光yN;;两种形式的“消费异化”之交融——鲍德里亚与弗洛姆消费理论比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李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向益红;;从“虚假需求”到“异化消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消费观批判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姜英华;;中国异化消费现象及解决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10期
5 ;独木桥的走法[J];新经济杂志;2007年10期
6 周琳;李振;;论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启示[J];理论导刊;2010年09期
7 王圣;;广告审美批判[J];社科纵横;2010年09期
8 张智;王学俭;;异化劳动·异化消费·金融危机——“异化”理论视域中的金融危机[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6期
9 ;独木桥的走法[J];发展;2009年08期
10 刘秋红;;弗洛姆的人道主义思想浅析——读《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巨才;;佛洛伊德的庸俗社会观[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林方;;马克思主义与人本心理学[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王家忠;;建立中国特色的分析社会心理学[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弗洛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王浚哲 方政;“异化消费”与生态危机[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暖暖;《爱的艺术》50周年全球纪念版上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赵刚;人类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N];中国旅游报;2003年
5 山东临沂电大 宁良强;精神健康的理想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早报记者 赵岚;节约 生存正义[N];东方早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胡森林;放弃交流的幻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李青宜;全面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2年
9 李圣华;再现“生活的艺术”[N];文艺报;2007年
10 ;好书告诉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松;弗洛姆人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吴畛;人道主义与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5 邓志伟;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萍;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柴婷婷;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D];吉林大学;2008年
8 崔德华;爱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孟秋丽;人类心灵的深层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伟;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微[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静;弗洛姆人性理论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秀娟;弗洛姆人学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微微;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观之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张磊;人性·异化·爱[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吴慧芳;弗洛姆人性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琳;弗洛姆论人的生存[D];湘潭大学;2002年
8 刘南燕;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亮;关于弗洛姆爱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骆素莹;弗洛姆异化理论的思与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异化消费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3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