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到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
发布时间:2017-05-29 04:08
本文关键词: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到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实践作为哲学范畴上的概念近些年来倍受国内外哲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关于马克思的实践观提法众多,其中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最受学术界认可。基于历史观的考虑,在我看来马克思提出的较为成熟的实践概念应更多在劳动范畴之内,因此本人比较倾向于在马克思时代提出的实践是劳动实践。本世纪70-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导人哈贝马斯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交往行动理论,在语用学的视野下建构起了交往实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实践理论的内涵。 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出从劳动实践到交往实践的发展转变的逻辑轨迹,进而探究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理论依据。较为详尽地分析马克思劳动实践理论构建的背景、内涵、意义,解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理论建构的背景、内涵和意义。重点考证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到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转变的历史根源,并对交往实践的进行历史评析,客观评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理论的理论意蕴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劳动实践 交往实践 历史评析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91.9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8
- 前言8-10
- 第1章 马克思劳动实践理论解析10-29
- 1.1 马克思劳动实践理论的背景10-19
- 1.1.1 社会背景10-13
- 1.1.1.1 物质生产劳动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0-12
- 1.1.1.2 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激化12-13
- 1.1.2 哲学理论背景13-19
- 1.1.2.1 对黑格尔继承和扬弃14-16
- 1.1.2.2 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16-19
- 1.2 马克思劳动实践的内涵19-25
- 1.2.1 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是人自身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自为的规定20-23
- 1.2.2 劳动实践构成了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的基础23-25
- 1.3 马克思劳动实践理论的意义25-29
- 1.3.1 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25-27
- 1.3.2 劳动实践理论确证了人的存在价值27-29
- 第2章 哈贝马斯交往实践理论解析29-48
- 2.1 哈贝马斯交往实践理论的背景29-38
- 2.1.1 时代背景29-32
- 2.1.1.1 全球化时代,交流对话成为主导性潮流29-30
- 2.1.1.2 目的理性泛滥,交往异化产生30-31
- 2.1.1.3 消费时代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严重缺失31-32
- 2.1.2 哲学理论背景32-38
- 2.1.2.1 黑格尔的启示32-33
- 2.1.2.2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33-35
- 2.1.2.3 后韦伯思想35-38
- 2.2 哈贝马斯交往实践的内涵38-44
- 2.2.1 生活世界:交往的经验场所38-39
- 2.2.2 主体始终是主体间性39-42
- 2.2.3 普遍语用学是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基本前提42-44
- 2.3 哈贝马斯交往实践理论的意义44-48
- 2.3.1 理论意义45-46
- 2.3.1.1 交往实践理论为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45
- 2.3.1.2 超越传统哲学的理解模式,摆脱意识哲学的困境45-46
- 2.3.2 现实意义:为建构文明规则提供了可能和规范的前提46-48
- 第3章 从劳动实践到交往实践转变的根源及其历史评析48-60
- 3.1 从劳动实践到交往实践转变的根源48-53
- 3.1.1 时代根源48-50
- 3.1.1.1 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知识文明)48-49
- 3.1.1.2 从“西方中心论”到“一体化”与“多元化”并存49-50
- 3.1.2 哲学根源50-53
- 3.1.2.1 “劳动范式”向“交往范式”转换50-51
- 3.1.2.2 当代语言哲学转向51-53
- 3.2 哈贝马斯交往实践理论的历史评析53-60
- 3.2.1 交往实践为实现社会合理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发展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54-55
- 3.2.2 交往实践是现代社会人的存在方式55-56
- 3.2.3 交往实践的社会发展动力作用越来越大56-57
- 3.2.4 建立平等对话的规范,重建现代性与合理性57-60
- 结语60-61
- 致谢61-62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详细摘要67-7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苑玉红;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泉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毛然;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述评[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到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0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