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07:28

  本文关键词: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垄断 激励性管制 竞争 电力行业


【摘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进行改革,一方面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将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部分拆分,向市场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改革管制模式,实行激励性管制,比如英国的价格上限管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我国政府也认识到自然垄断行业政企合一的管制体制弊端,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步伐也逐步加快,但总体来说,改革的效果尚不明显,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现状,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和竞争情况下管制定价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重庆地区电力公司的数据为例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5种主要竞争性市场结构重组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中国在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的政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进行评价,并认为,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力管制改革的放松管制趋势基本一致,但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立政府激励性价格管制体制的建议。 第二部分研究了上游竞争而下游垄断情况下的产品定价机制和社会效率。本部分以我国电力行业改革,上游发电企业分拆,实行竞价上网的改革措施为背景研究了上游竞争而下游仍处于垄断情况下的定价机制和社会效率。本部分首先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上游竞争企业的价格投标机制和供应商选择的特许投标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差价合约对发电企业竞价、投资的影响。 第三部分研究了下游接入竞争情况下的产品定价机制和社会效率。本部分首先研究了上下游垄断企业的产品定价和信息分享机制;在此基础,研究了一体化企业采取歧视性策略和不采取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企业行为和政府管制机构的行为;同时本部分还利用期权理论分析了在边缘竞争情况下的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和在垄断情况下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效率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选用了重庆地区19家电力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数据对重庆地区电力公司在垄断情况下的管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地区供电公司不仅缺乏成本降低的激励,相反还有扩大成本的逆向选择动机,电力公司通过成本增加倒逼电价上调的趋势;电力公司的效率低下,同时电力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增长率增长缓慢。从而证明了对电力公司的管制是无效率的。 本论文有以下创新之处: 一是本文引入歧视成本参数,研究了一体化企业在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价格和在不允许一体化企业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价格。研究表明,在不允许一体化企业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当政府转移支付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较高时,政府最优接入价格大于一体化上游企业的边际成本,当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较低时,政府最优接入价格小于一体化上游企业的边际成本;在允许实施歧视性非价格策略情况下,政府的最优接入管制价格大于不允许歧视性策略时的最优接入价格,最优接入价格与一体化企业的采取歧视性策略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二是本文引入后验信息参数,研究了市场随机需求下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分享机制和产品定价。假定先验信息为上下游企业的共同知识,但下游企业存在后验信息情况下,运用动态博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分享机制和产品定价。从而得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子博弈纳什精炼均衡,当先验信息的方差越大,预测精度越低时,上游企业在产品定价合约中越趋向于不完备合约,而下游企业越可能和上游企业分享信息,对期初合约进行重新谈判;当先验信息的方差越小,预测精度越高时,上游企业越趋向于完备合约,上下游企业之间分享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小,合约不能得到帕累托改善。 三是本文在生产能力约束情况下,研究了差价合约对社会效率和企业投资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在上游企业竟价竞争情况下,实行差价合约能够提高均衡产量,降低均衡价格,使整个行业的社会福利得到提高,企业的均衡差价合约量为其产量的一半。
【关键词】:自然垄断 激励性管制 竞争 电力行业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6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7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2
  • 1.2.1 自然垄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2 管制与竞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21
  • 1.2.3 问题的提出21-22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2-24
  • 1.3.1 研究方法22
  • 1.3.2 研究内容22-24
  • 1.3.3 技术路线24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24-27
  • 2 垄断、管制与竞争的理论综述27-39
  • 2.1 垄断的理论演进27-34
  • 2.1.1 有关垄断的观点27-29
  • 2.1.2 有关自然垄断的观点29-34
  • 2.2 有关垄断与管制的理论进展34-38
  • 2.2.1 哈佛学派对自然垄断与竞争的观点34-36
  • 2.2.2 芝加哥学派关于垄断与竞争的观点36-38
  • 2.3 本章小结38-39
  • 3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重组模式39-63
  • 3.1 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的主要模式39-45
  • 3.1.1 纵向接入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40-41
  • 3.1.2 网运分离的市场结构模式41
  • 3.1.3 联合所有制市场结构模式41-42
  • 3.1.4 经营权分离的市场结构模式42-43
  • 3.1.5 数网竞争市场结构模式43-45
  • 3.2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模式选择——以电力为例45-62
  • 3.2.1 国外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和管制改革45-54
  • 3.2.2 我国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重组模式选择54-58
  • 3.2.3 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重组评价58-60
  • 3.2.4 我国电力行业管制改革建议60-62
  • 3.3 本章小结62-63
  • 4 自然垄断行业的输入竞争63-81
  • 4.1 上游企业的竞争性投标63-69
  • 4.1.1 上游企业的价格竞争63-66
  • 4.1.2 供应商选择与线性合约66-69
  • 4.2 差价合约与输入竞争69-79
  • 4.2.1 差价合约与输入竞争71-72
  • 4.2.2 生产能力约束情况下的差价合约72-74
  • 4.2.3 差价合约与投资74-77
  • 4.2.4 静态比较77-79
  • 4.3 结论79-81
  • 5 自然垄断行业的接入竞争81-105
  • 5.1 纵向垄断市场结构的产品定价简介82-84
  • 5.1.1 上下游垄断企业的产品定价82-83
  • 5.1.2 纵向一体化时的产品定价83-84
  • 5.2 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上下游垄断企业的产品定价84-90
  • 5.2.1 不存在后验信息情况下的产品定价85
  • 5.2.2 存在后验信息和完全退货情况下的产品定价85-87
  • 5.2.3 存在后验信息和不能退货情况下产品定价87-89
  • 5.2.4 信息分享的均衡路经分析89-90
  • 5.3 接入竞争与管制定价90-98
  • 5.3.1 不存在歧视性策略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93-95
  • 5.3.2 存在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95-98
  • 5.4 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98-104
  • 5.4.1 竞争性接入与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98-102
  • 5.4.2 一体化垄断企业在价格管制时投资策略102-104
  • 5.5 本章小结104-105
  • 6 我国电力行业政府管制效率的实证研究105-129
  • 6.1 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及其改革105-113
  • 6.1.1 电力行业的管制历程106-111
  • 6.1.2 我国电力行业现状111-113
  • 6.1.3 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改革113
  • 6.2 我国电力行业管制效率的实证分析113-128
  • 6.2.1 电力行业管制绩效的检验标准113-114
  • 6.2.2 重庆地区电网公司效率的实证统计分析114-119
  • 6.2.3 重庆地区电力公司的数据包络分析(DEA)119-128
  • 6.3 本章小结128-129
  • 7 结论129-131
  • 7.1 本文的结论129-130
  • 7.2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130-131
  • 致谢131-133
  • 参考文献133-141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4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代锐;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王永刚;自然垄断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捚;公用企业竞争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5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25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