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Tiebout模型的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问题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9:09

  本文关键词:基于Tiebout模型的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问题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iebout模型 税收资本化 公共服务 财政分权 效率


【摘要】:财政分权理论被视为当前财政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一,由于在众多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掀起的一股财政分权潮流,使其受到理论界的空前重视。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体系都是分为若干级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通过权力的分配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财政分权是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财政分权视为打破中央计划束缚,走上自我持续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Tiebout模型是财政分权理论的基石,Tiebout开创性地提出了“用脚投票”著名论断,创造性地提出了地方公共物品的问题,为公共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经济学科乃至政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的50年间特别是1970年以来,人们仍不断对其原创性的成果进行认识、探索和完善,并将其研究扩展到公共经济学外更广泛的领域。 本文以Tiebout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放松原模型假设条件,得到了更具普适性的结论。其次,以重庆地区的28个区县数据为样本,检验了Tiebout—Oates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 第一,通过把Tiebout模型中的其中三条假设——社区数量不受限制、所有居民都靠股息维持生活也即社区具有同质性、社区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保持规模报酬不变,分别改为:社区数量有限、社区具有异质性、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呈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报酬递增,建立了四个改进后的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与原来模型不同之处在于:①当社区数量有限时,原来模型中的居民迁移不再具有效率;②当社区具有异质性时,最终的均衡条件为:居民购买的住房面积最少数量要被制定得足够高以使富有社区中收入最低的人刚好对继续留在原来的社区还是迁移到邻近低收入社区漠不关心。而在Tiebout社区中,所有居民收入都是同质的,居民迁移只受税收和公共服务的组合是否达到最优这一条件的影响,当每个人都认为他们的税收—服务组合是最优时,便达到了均衡。所以便不存在这种由于对住房面积的数量规定而导致的迁移。而此时居民在作居住位置的决策时是基于税前总价格考虑,所以对住房和公共服务的征税会导致税收净损失。又由于社区中的住户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服务,但贡献的税收不同,这时异质社区就存在重新分配。而在Tiebout社区中,住房购买是基于效率要求的税收后的净价格,所以这个损失是可以根除的,也就不存在异质社区中的重新分配;③当社区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呈规模报酬递增时,会发生税收的负资本化,但不一定会发生公共服务的正资本化;④当社区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呈规模报酬递减时,发生公共服务的正资本化和税收的负资本化。第③条和第④条结论与Tiebout原模型中的涵义——税收发生负的资本化和公共服务发生正的资本化涵义不同。 第二,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考察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相对效率。结论表明:①当公共产品的外部性较小且(或)辖区有充分的异质性时,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更有效率;②当公共产品的外部性较大且为正时,中央政府提供将更为有效。此外,模型还考察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Pareto占优的条件,结论表明:①当公共产品在各辖区具有充分的同质性时(这里同质性包括公共品的成本和收益都分别接近),且公共产品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中央政府Pareto占优;②当各辖区中的公共产品只是成本充分接近,收益并不充分接近时,即使公共产品的外部性为零,某些地区也将严格地从地方政府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此时中央政府不能达到Pareto最优。 第三,本文以重庆地区28个区县的数据为样本,在Tiebout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用横截面数据的研究方法,检验了基于重庆地区数据的Tiebout—Oates模型体系,发现虽然重庆市的城市结构与美国城市结构有显著差异,即美国的城市结构是“单一中心式”,而重庆地区为“组团式”城市结构,并在模型中考虑到了这些地理环境和位置特征的影响,但Tiebout的结论在重庆地区依然适用,从而佐证了Tiebout理论的正确性。这表明在重庆地区提高财产税会降低住房价值,因而发生税收的负的资本化;改进地方公共服务的质量会抬高住房价值,因而发生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
【关键词】:Tiebout模型 税收资本化 公共服务 财政分权 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062.6;F810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1
  • 1 绪论11-36
  • 1.1 问题的提出11-19
  • 1.1.1 Tiebout 模型的提出背景与模型内涵11-12
  • 1.1.2 Tiebout 模型的检验:赞成与批判12-15
  • 1.1.3 Tiebout 模型的局限性15-16
  • 1.1.4 Tiebout 模型对财产税问题的影响16-18
  • 1.1.5 Tiebout 模型对财政竞争问题的影响18-19
  • 1.2 研究意义19-20
  • 1.3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20-29
  • 1.3.1 公共产品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综述20-22
  • 1.3.2 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22-25
  • 1.3.3 Tiebout 假说的后续研究25-29
  • 1.4 国内现状研究综述29-32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32-34
  • 1.5.1 研究方法32
  • 1.5.2 研究思路32-33
  • 1.5.3 研究内容33-34
  • 1.6 论文创新34-36
  • 2 Tiebout 模型的四类变形及其理论诠释36-50
  • 2.1 研究背景36-37
  • 2.2 Tiebout 模型假设的现实性质疑37-38
  • 2.3 异质性社区的Tiebout 模型与原始Tiebout 模型的比较38-43
  • 2.3.1 Tiebout 社区38-40
  • 2.3.2 异质社区40-43
  • 2.4 规模报酬假定条件下的Tiebout 模型43-47
  • 2.4.1 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Tiebout 模型43-45
  • 2.4.2 规模报酬递增假设下的Tiebout 模型45-46
  • 2.4.3 规模报酬递减假设下的Tiebout 模型46-47
  • 2.5 结论与政策建议47-50
  • 3 基于公共物品自愿供给与强迫供给机制的动态 Tiebout 模型50-59
  • 3.1 研究背景50-51
  • 3.2 基本模型51-57
  • 3.2.1 动态模型54-55
  • 3.2.2 有顺序地迁移55
  • 3.2.3 马尔可夫链策略55-56
  • 3.2.4 居民收入不收敛的情形56-57
  • 3.3 结论57-59
  • 4 基于税收竞争和公共物品供给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分析59-76
  • 4.1 研究背景59-60
  • 4.2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博弈模型60-62
  • 4.2.1 博弈结构60-61
  • 4.2.2 地方官员的策略61-62
  • 4.2.3 中央政府的策略62
  • 4.3 税收竞争的博弈均衡62-67
  • 4.3.1 博弈均衡数学解析62-64
  • 4.3.2 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顺从优先”为目标64-66
  • 4.3.3 中央政府仅以“中央税收最大化”为目标66-67
  • 4.4 模型扩展:中央政府提供地方公共物品的情形67-69
  • 4.5 中央政府权力下降的情形(用P 值降低来衡量权力下降程度)69-73
  • 4.5.1 经济改革70-72
  • 4.5.2 改革的路径依赖性72-73
  • 4.6 结论与政策建议73-76
  • 5 基于 Pareto 偏好的公共产品服务相对效率的理论模型76-85
  • 5.1 研究背景76-77
  • 5.2 基本模型77-80
  • 5.2.1 模型构建77-78
  • 5.2.2 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居民效用78
  • 5.2.3 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居民效用78-79
  • 5.2.4 模型中的假设条件79-80
  • 5.3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相对效率80-84
  • 5.3.1 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效率的条件80-82
  • 5.3.2 中央提供公共产品Pareto 优于地方提供的条件82-84
  • 5.4 结论与政策建议84-85
  • 6 税收资本化、地方公共服务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  基于Tiebout-Oates 模型的多组团式中心城市的实证检验85-102
  • 6.1 研究背景85-87
  • 6.2 基于Tiebout-Oates 假说的实证研究87-100
  • 6.2.1 重庆地区背景——“组团式”结构87-88
  • 6.2.2 实证总模型设计88-91
  • 6.2.3 数据的收集整理91-98
  • 6.2.4 实证结果98-100
  • 6.3 结论与政策建议100-102
  • 7 结论与展望102-106
  • 7.1 主要结论102-103
  • 7.2 政策建议103-104
  • 7.3 后续工作的展望104-106
  • 致谢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3
  • 附录113-114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13-114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11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彦锋;宫旭;贾潇;;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拓展的Tiebout模型[J];税收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林;中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政策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7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27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