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网络解构视角下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升级研究
本文关键词:价值网络解构视角下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升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产业 共生网络 产品链 生态链 服务链 技术链
【摘要】: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ISN)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衰退甚至瓦解的风险,需要不断加以稳固升级,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网络内部结构变化是EISN升级的根源,而EISN价值网络是由产品链、生态链、服务链和技术链复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为此,构建PEST理论模型刻画EISN的复杂结构和升级机制,并对"四链"的升级途径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链"协同高级化是实现EISN良性运作和演化升级的关键。
【作者单位】: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产业 共生网络 产品链 生态链 服务链 技术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权力视角下链式产业集群知识传播网络锁定与重构研究”(71403052)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四链’协同演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机理与培育机制研究”(2012C06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从系统组织演化进程来看,生态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洁生产企业、生态产业链和生态产业共生网络(Eco-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简称EISN)三个阶段。[1]EISN是基于产业生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发;冯立攀;;考虑外部性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演化博弈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年03期
2 杨雪锋;;循环型产业网络的演进机理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殿明;刘佳翔;;促进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盛勇;;商业银行战略联盟共生促发的模式复杂性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0期
3 鲍丽洁;;产业共生的特征和模式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6期
4 吴志军;;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09期
5 吴荻;武春友;;产业集群生态化及其模式的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6 郭京福;张扬;;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雷锦涛;刘福强;凌盼盼;李爱民;陈兆丰;;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难题与对策思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8 戴永务;刘燕娜;郑晶;余建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栖铭;胡贝;陈赤平;;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湘潭园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肖忠东;查仲朋;徐琛;;复杂网络理论在生态工业系统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毛玉如;李艳萍;孙启宏;沈鹏;;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典型网络结构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钟钢;曹俊;曹丽君;王少平;;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的量化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黄海峰;王庆忠;王虹;柴金艳;;生态工业园比较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鹏;刘刚强;高明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实践——以石河子北工业园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商婕;曾悦;;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6 杨同华;徐升华;;生态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田翠杰;;农民就业转型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一个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证检验[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4年
8 刘发成;;工业现代化与化工产业的“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天然气化工产业为例[A];新型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第十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5年
9 王春燕;王震;;迁安市工业共生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卞丽丽;循环型煤炭矿区发展机制及能值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闫海清;氯碱化工产业共生网络规划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吕毅;面向低碳的生态工业园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费显政;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勇;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集群生态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边均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杨丽丽;汽车产业生态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秦荪涛;生态工业园系统的演化与调控[D];河海大学;2007年
10 于成学;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甜友;北京市交通政策影响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 于博;昆明住宅商品房市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薛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服务利润链结构建模与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4 何曼;河北省工业行业碳足迹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5 陈雪冬;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实物期权的煤制油项目投资价值的战略评价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晓静;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上海汽车产业并购整合动态模拟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
7 依再提·乌斯满;基于卢曼社会理论的吐鲁番绿洲社会~生态系统动态仿真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8 罗水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影响因素仿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9 杨建超;基于能值的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陈雪;现代邮政业与经济系统要素机理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2 李春发;王治莹;;生态工业链中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曹瑛;;从生态工业园区到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构建基于促进机构、信息中心与物流平台的区域工业生态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4 王兆华 ,武春友;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2期
5 曹柬;吴晓波;周根贵;;制造企业绿色运营模式演化及政府作用分析[J];科研管理;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兆华;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秋林;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外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信国;努力实现生态产业的跨越发展[J];老区建设;2002年01期
2 黄黔元;;发展生态产业 振兴县域经济[J];学习导报;2005年12期
3 麦全法;蒋菊生;;生态产业的理论依据与生态进化[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董岚;梁铁忠;;生态产业系统管理的哲学观[J];学习与实践;2006年04期
5 陈嶙;熊洪林;;黔南生态产业的发展策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董岚;唐强;;生态产业系统发展的科技策略[J];科技与经济;2007年04期
7 董经纬;蒋菊生;阚丽艳;张玉凤;;海南省生态产业建设初探[J];热带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8 吴卫明;;发展生态产业 营造和谐社会[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6期
9 徐承红;张佳宝;;论构建四川省生态产业体系[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1期
10 刘伯霞;;关于生态产业文明的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凌岚;王少平;沈玉欢;陆雍森;;产业园生态化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于法稳;;西部开发中的生态产业建设问题探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邓湘玉;;坚持科学发展 恭城生态产业呈现新气象[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4 刘思华;;论生态产业与五次产业分类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张杰;蒋三庚;;发展北京生态产业,迈向国际化大都市[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7 纪洪艳;;伊春市生态北药业发展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举先;着力打造生态产业优势群[N];恩施日报;2007年
2 云南省丽江市市长 王君正;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产业[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祁家录;实施生态产业美了环境富了百姓[N];淮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孔彬 通讯员 袁学全;永胜着力打造生态产业强县[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秀春;丽江构建生态产业“三层楼”[N];云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洪波;好中求快 推动生态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N];丽水日报;2012年
7 市政府调研室 张月锐;构筑生态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N];东营日报;2012年
8 记者 徐锦庚 卞民德;东营 生态产业支撑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9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资源环境所所长 高级经济师 张杰 四川大学能源研究中心博士生 胡延龙;构建绿色节约环保生态产业结构[N];四川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黎晓艳;树立生态理念 发展生态产业[N];黄石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岚;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方一平;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生态产业的哲学思考[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秦远清;构建成都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规划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棕;我国生态产业的政府规制效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勇;复杂网络视角下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成长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5 隆学文;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生态产业构建及发展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梦;石漠化地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春振;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北京门头沟斋堂镇生态产业项目规划[D];吉林大学;2006年
8 丁永;泗水县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季国军;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开发支持体系与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覃素素;丹江口水库移民后靠安置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9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4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