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
本文关键词:经济学理论的另一种声音——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学术思想回顾
更多相关文章: 柳欣教授 剑桥资本争论 货币经济 社会关系 中国经济
【摘要】:20世纪50~80年代的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揭示出主流新古典理论存在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表明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所有由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完全是由社会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而与主流经济学基于生产函数的技术分析无关,以此对新古典理论发起"向主流经济学宣战"的响亮口号。在重新表述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三位伟大学者之经济思想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有效需求与货币经济的独特理论体系用于讨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基于企业成本收益计算的货币经济的宏观模型,以此表明有效需求决定的收入分配来自于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为利润而生产的性质和以货币为基础的竞争,并以此为基础在中国经济的实践中提出了提高名义GDP增长率的新一轮高速经济增长方案以切实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由此阐明,经济学所关注的是现实经济中由货币和国民收入核算统计变量所表示的竞争与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而主流经济学基于实物经济的技术分析对这些统计变量和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是完全错误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柳欣教授 剑桥资本争论 货币经济 社会关系 中国经济
【分类号】:F091.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柳欣教授于2013年10月24日上午 10时40分突发心脏病逝世,终年57岁。噩耗传来,我们都震惊不已,亦悲痛万分。令人扼腕叹息的不仅仅是他淡泊明志、温厚谦和的大家风范,也不仅仅是他乐观豁达、平易近人的师者情怀,更是他数十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柳欣;;经济分析的基础:技术关系还是社会关系——对西方主流新古典理论的反思[J];经济学动态;2006年07期
2 柳欣;;滞胀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3 柳欣;;马克思经济学与资本主义[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4 柳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向主流经济学宣战——近三十年理论经济学研究述略[J];生产力研究;2007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凤林;甘行琼;;滞胀风险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选择[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2 柳欣;王晨;;经济波动中的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基于1990-2007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J];当代财经;2009年04期
3 杨文进;;美国经济危机原因及其影响的新解释——基于经济长波、货币供给与国际竞争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4 寇明风;;扩大内需的理性思考——基于本轮经济增长的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02期
5 陈享光;苏传才;;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6 唐茂华;;发展需求困境、社会阶层分化与收入差距的累积循环[J];东南学术;2008年05期
7 杨文进;;略论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杨文进;;论货币紧缩政策对价格水平上涨的助推作用——货币资本和总供求视角的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王千;;房地产的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2期
10 陈纪平;;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特征分析:2000-2010[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璐;;有效需求问题探源:马克思和凯恩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王云中;;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理论与西方经济学若干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单福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土化问题的几点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钱津;;论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8年第1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善华;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房地产泡沫生成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6 郭丽娜;有效需求理论演进及其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彭浪;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徐加胜;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曹彦生;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苏社;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璐;"剑桥资本争论"与新古典边际分配论质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郭金兴;;剑桥资本争论的终结:“悖论”以及一个方法论的解释[J];江淮论坛;2007年05期
3 柳欣;;剑桥资本争论之谜——实物还是货币、技术关系还是社会关系[J];学术月刊;2012年10期
4 郭金兴;;剑桥资本争论的发展与终结:“悖论”以及一个方法论的解释[J];经济思想史评论;2007年01期
5 曹剑;林铁铮;;“剑桥资本争论”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王璐;“剑桥资本争论”与新古典分配理论的质疑[J];当代财经;2004年08期
7 刘磊;;对“剑桥资本争论”的思考——从马克思的古典一般均衡理论寻求出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549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4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