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碳排放约束下的企业最优减排投资行为

发布时间:2017-08-17 20:05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约束下的企业最优减排投资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碳减排 减排路径 交易机制 最优投资


【摘要】:为兑现"十二五"和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于2013年年底在"七省市"试点启动碳交易市场,并在2015年推广至全国.根据欧盟的经验,在碳交易市场运行之初,政府需要设定一个碳排放许可总量,并把其分配给参与减排的企业.为实现在减排企业间合理分配碳排放许可量,目前在政界热议的配置方式包括免费、拍卖、免费拍卖相结合、单边交易模式和双边交易模式五种方案.为探讨这五种方案能否实现"企业以最小的减排投资成本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这一问题,本文从企业微观生产过程出发,剖析企业减排路径及其减排投资渠道,建立企业减排投资成本最小化模型,推导各投资渠道的最优投资水平,进而分别讨论免费、拍卖、免费拍卖相结合、单边和双边交易模式配置碳排放配额对最优减排投资的实施情况,根据所得结论,提出这五种配置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碳减排 减排路径 交易机制 最优投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1039;71001097;71203214)
【分类号】:F279.2;X196
【正文快照】: 0引言自我国政府在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兑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以来,关于采用何种措施实现此目标成为学者、政策制定者和管理层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中,尽管价格控制(征收碳税)在理论上优于数量控制(碳排放配额),但在实践中数量控制更加广泛[1].事实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巢清尘;陈文颖;;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综述及对我国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2 王明荣;王明喜;;基于帕累托最优配置的碳排放许可证拍卖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3 倪冠群;徐寅峰;郑斐峰;;网上一口价在线拍卖的定价策略设计[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卞亦文;;非合作博弈两阶段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07期

5 李凯杰;曲如晓;;碳排放交易体系初始排放权分配机制的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2年06期

6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7 倪红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5年09期

8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年11期

9 朱帮助;魏一鸣;;基于GMDH-PSO-LSSVM的国际碳市场价格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10 王明喜;王明荣;汪寿阳;尚维;;最优减排策略及其实施的理论分析[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冯娜娜;;2000-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2 黄小喜;;碳交易国际管理制度的理论梳理[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3 韦恒;柴方营;李友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4 吕欣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5 陈彩棉;;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曹建新;董瑞超;;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分析[J];财会月刊;2010年30期

7 公维凤;周德群;王传会;;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经济增长优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8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9 ;Global Research Trends Related to CO_2 Emissions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to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1期

10 周五七;;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1998—2010年[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喜;汪寿阳;王明荣;;全球对美出口贸易的博弈分析——基于碳关税视角[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芬;;基于多任务分配的企业低碳研发人员激励机制设计[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冯颜利;龙钰;;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引导[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房卫萍;杨凯珍;张宇鹏;刘凤美;刘正林;刘师田;易江龙;许磊;;低碳经济下的非晶合金发展与应用[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琳;;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晓燕;;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制改革路径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闫慧敏;单海鹏;;后危机时期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探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晓军;刘毅华;;低碳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初探[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李稻葵;汪进;;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与预测[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期)[C];2008年

10 赵芳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进行税收制度创新[A];财税法论丛(第9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褚义景;面向R-I-P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饶呈祥;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我国成品油税费改革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9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平;浙江省印染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响;低碳经济视角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10年

3 葛明;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慧;我国能源税制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晓萍;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钱慕梅;中国东中西部出口贸易环境效应比较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侃;塔里木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蓝美丽;FDI对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军,徐寅峰,卢致杰,徐金红;占线决策问题及竞争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2 卞亦文;;基于DEA的多部门结构的决策单元的环境效率评价[J];系统工程;2007年09期

3 李文;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和优化石油消费——访石油经济问题专家于民教授[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5期

4 杨兴丽;陈霞;吕廷杰;;网上一口价拍卖顾客投标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2007年04期

5 陈培友,汪定伟;组合拍卖竞胜标确定问题的混沌搜索算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陈剑,陈熙龙,宋西平;逢低买入与固定价格机制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7 段永瑞,田澎,张卫平;具有独立子系统的C~2GS~2-ISS模型及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8 杜黎;胡奇英;;一类网上英式拍卖:顾客投标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9 邹昊飞;夏国平;杨方廷;;基于两阶段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杨稣;刘德智;;生态补偿框架下碳平衡交易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林;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2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祁悦;谢高地;;碳排放空间分配及其对中国区域功能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9年04期

4 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邓军文;吴文花;聂呈荣;邓日烈;文素珍;李梅;温玉辉;杨文瑜;;中国碳排放特征及碳汇经济建设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红敏;;包含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8 ;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一倍[J];节能与环保;2009年06期

9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10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3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国华;侯进生;;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及其对策——基于山东省数据:1995-2010[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69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9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