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经济理论与中国产业政策导向

发布时间:2017-09-05 09:07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理论与中国产业政策导向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经济理论 科学发展观 产业政策 可持续发展


【摘要】: 生态经济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被提出的主张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论,倡导人们在发展经济,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注意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维护,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工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由蒸汽机的发明引起的工业大革命,大大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使许多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一味滥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益恶化,产生了具有长期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后代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经济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 中国自建国以来,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总体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发展持续而迅速。但是,中国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生态资源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再加上生态经济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引起中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坚持走既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又能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产业政策制定的目标和任务。 本文研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讨中国产业政策在未来的调整和发展中如何体现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目的是使产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融会贯通、综合分析,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产业政策导向的合理化建议。这一研究课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要结合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探讨我国产业政策导向,首先就必须掌握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本文的第一章,通过总结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国内、国外学者对生态经济内涵的研究以及生态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又运用比较分析法,概括出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生态经济理论中蕴含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外,生态经济理论形成的原因、生态经济理论的目标及任务等问题也在第一章中有所阐述;生态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形成并引起重视,也最早被应用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因此,在规划我国产业政策未来方向时,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运用生态经济理论调整本国产业政策方面的经验。在本文的第二章,通过实例分析、比较分析和总结归纳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如何运用生态经济理论调节产业政策,如何探寻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以供我国产业政策的未来调整所借鉴;产业政策方向的合理规划,也必须建立在对我国以往产业政策经验教训的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不能盲目的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因此,在本文的第三章,同样运用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自建国以来的主要产业政策进行总结回顾和分析,客观评价各个时期产业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作用及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与生态经济理论基本思想相结合的成效与不足,为我国产业政策导向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历史经验;在对前面三章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在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思辨研究的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蕴含其中,对中国产业政策导向作出了合理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体现了本文的核心思想及创新点,是全文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生态经济理论 科学发展观 产业政策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2;F1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序言12-18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12-13
  • (二) 研究意义13
  • 二、本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3-15
  • (一) 生态经济理论研究综述13-14
  • (二)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概述14-15
  • 三、研究基本思路15-18
  • (一)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6
  •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16-18
  • 第一章 生态经济理论概述18-30
  • 一、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18-22
  • (一) 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18
  • (二) 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18-22
  • 二、生态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2-26
  • (一) 生态经济理论的成因22
  • (二) 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22-25
  • (三) 生态经济理论的目标和任务25-26
  • 三、生态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原理26-30
  • (一) 生态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27
  • (二) 生态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7-28
  •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推动了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发展28-30
  • 第二章 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发达国家产业政策实践中的体现30-43
  • 一、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30-34
  • (一) 制定战略,确定宏观发展方向31-32
  • (二) 积极的政府鼓励措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32-33
  • (三) 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主要动力33-34
  • (四)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度保障34
  • 二、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4-37
  • (一) 国家政府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强有力的规划和协调35-36
  • (二) 注重高技术人才培养与人才吸引36
  • (三)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实行优惠政策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36-37
  • (四)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37
  • 三、积极推行可持续能源战略37-40
  • (一)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可持续能源,确定发展目标37-38
  • (二) 推动新能源的推广应用38-39
  • (三) 政府积极参与可持续能源战略的推广39-40
  • (四) 发展循环经济40
  • 四、大力发展环境产业40-43
  • (一) 加快环境立法,完善环境法律框架41
  • (二) 增加环境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环境技术水平41-42
  • (三) 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42-43
  • 第三章 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政策的回顾以及我国生态资源现状分析43-56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产业政策回顾43-46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四个历史阶段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3-44
  • (二) 对这一时期产业政策利弊的分析44-46
  • 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回顾46-53
  • (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46-47
  • (二) 产业结构日趋“重型化”47
  • (三) 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产业政策与生态经济理论基本思想的有效结合47-48
  • (四)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48
  • (五) 环保产业发展迅速48-50
  • (六) 该时期产业政策体现生态经济理论基本思想的主要表现50-51
  • (七) 该时期产业政策的主要弊端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1-53
  • 三、我国的生态资源现状分析53-56
  • (一) 我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53-54
  • (二) 人为因素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后天影响54-56
  • 第四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探讨中国产业政策导向56-65
  • 一、生态经济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相互统一、相辅相成56-61
  •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动了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发展56-57
  • (二) 生态经济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两者核心理念的一致性57-60
  • (三) 生态经济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两者指导意义的一致性60-61
  •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探讨中国产业政策导向61-65
  • (一) 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引导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协调与互通,推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61-62
  • (二) 产业组织政策导向:加强市场机制、政府调控、企业主体三者之间的整体协作62-63
  • (三) 产业布局政策导向:统筹兼顾国内发展与国际竞争,合理规划产业布局63
  • (四) 产业技术政策导向:重点扶持利于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平衡的技术开发与应用63-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杰;;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科学发展观水平[J];企业管理;2011年07期

2 喻强;;浅析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3 刘克武;;运用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J];中国军转民;2011年06期

4 王德明;;再看安泰家园[J];印刷经理人;2011年08期

5 史志国;;在财政预算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6 孙守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重组融合[J];前进;2011年07期

7 吴娅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8 王晓静;;图书馆联盟长效科学发展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9 杨凤林;;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先进与后进的关系[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 你我在行动[J];科协论坛;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莉娜;卢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2 徐慎庠;;中医外治科学发展刍言[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3 葛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油田档案事业发展[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4 王宝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政府[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澄;;关于省级气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6 胡北华;胡红;;坚持和运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扩拓农业发展与农民的增收[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卫国;;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马国馨;;新焦点和科学发展观[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世贵;;科学发展观:我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张伟红;徐青;阎亚男;;沂蒙精神与科学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成旺 胡炯涛 马宗祯;以科学发展观促发展[N];白银日报;2005年

2 邱竞;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俞晓华;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N];巢湖日报;2005年

4 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供稿;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重庆[N];重庆日报;2005年

5 曹光辉;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考核新机制[N];重庆日报;2005年

6 蔡德儒;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N];重庆日报;2005年

7 河南省副省长 王菊梅;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中原崛起[N];中国人口报;2005年

8 世历所 毕健康;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庄前生;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冷平 张兆玮(作者分别为中燃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用科学发展观促建和谐企业[N];中国远洋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侃;生态经济理论与中国产业政策导向[D];东华大学;2010年

2 王

本文编号:797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97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