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2:13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审计 产权理论 产权保护论 政府环境审计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我国正加强产权制度建设,从产权角度探讨环境审计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环境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产权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产权保护论克服了受托责任论种种缺陷,更符合环境审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 本文从产权角度构建了环境审计的本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并探讨了对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最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探讨了如何实现该本质,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运用辩证法、归纳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等理论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及其影响。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从产权角度探讨审计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等。 第二部分,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的重新定位。本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基础,首先从产权角度提出环境审计产生的动因和发展动力,结合公共产权的特点,提出环境审计的本质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最后阐述了产权保护论对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意义。 第三部分,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的内部实现途径。本部分主要在阐明产权保护论对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各个要素的影响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从环境审计内部要素入手来实现产权保护本质。 第四部分,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的外部实现途径。紧接着第二部分,从产权制度建设和维权机制建设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环境审计的产权保护论本质,并通过举例等形式,提出了较多的建议。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本部分主要指出了本文的结论和得出的政策建议,还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思路。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研究视角创新,从产权视角系统研究审计活动,并提出了环境审计有产权保护的本质,突破了传统环境审计本质的缺陷,丰富了环境审计理论的内涵,开辟了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思维模式创新,传统的环境审计理论思维模式是研究审计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本文的思维模式从经济活动的决定者产权活动入手,更符合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总结出系统的理论体系,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实际特点和背景,将产权理论运用到环境审计实践中,从明晰的产权界定可以提高环境审计绩效入手,提出了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实现的途径,并结合相关案例,验证了途径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环境审计 产权理论 产权保护论 政府环境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39.6;X19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3
  • 1.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1.2 研究的必要性12-13
  • 1.2 研究成果述评13-19
  • 1.2.1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13-14
  • 1.2.2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14-18
  • 1.2.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及本文的切入点18-19
  • 1.3 研究的问题及范围界定19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9-21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2 研究思路及框架20-21
  • 2 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的重新定位21-30
  • 2.1 产权理论21-24
  • 2.1.1 产权、公共产权的特点21-22
  • 2.1.2 产权博弈理论22-23
  • 2.1.3 产权保护的途径23-24
  • 2.2 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产权保护论24-27
  • 2.2.1 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产权动因论24-26
  • 2.2.2 环境审计的本质:保护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产权26-27
  • 2.3 产权保护论的理论意义27-29
  • 2.3.1 突破了现有环境审计本质的狭隘观点27-28
  • 2.3.2 兼顾了各个利益相关者产权28
  • 2.3.3 全面揭示了环境审计的产生、现状和未来发展28-29
  • 2.4 产权保护论的实践意义29-30
  • 2.4.1 明确了环境审计实务的目标和职能29
  • 2.4.2 利于解决环境审计的独立性等实务问题29-30
  • 3 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的内部实现途径30-42
  • 3.1 环境审计主体:加强环境审计主体的责权利统一30-33
  • 3.2 环境审计对象:加强产权计量33-38
  • 3.2.1 正确界定被审计对象的产权活动33-34
  • 3.2.2 加强被审计对象产权活动的成本收益计量34-37
  • 3.2.3 扩大被审计对象的审计范围37-38
  • 3.3 环境审计目标: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38
  • 3.4 环境审计假设:环境审计主体的产权独立38-39
  • 3.5 环境审计准则:环境审计的管制机制39-41
  • 3.6 环境审计报告:内容与报告对象、方式的重新界定41-42
  • 4 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的外部实现途径42-49
  • 4.1 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43-46
  • 4.1.1 加强产权的界定和保护43-44
  • 4.1.2 加强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44-45
  • 4.1.3 加强公共产权的责任认定45-46
  • 4.2 建立社会公众的维权制度46-49
  • 4.2.1 建设社会公众的维权机构46-47
  • 4.2.2 增强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47-49
  • 5 研究结论49-52
  • 5.1 研究结论49
  • 5.2 政策建议49-50
  • 5.3 研究的创新点50
  • 5.4 研究的局限性50-51
  • 5.5 后续研究思路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历55-56
  • 发表的学术论文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永强;产权、契约与审计——对审计本质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年12期

2 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现代会计、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使命[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3 王善平;朱青;;独立审计的产权绩效与机制改进[J];当代财经;2007年06期

4 陈勇;廖冠民;徐宇祺;;注册会计师产权、程序理性与职业谨慎[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汤健;完善产权监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李建德,潘宁;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决定生产力的性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8 刘仲藜;;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J];会计研究;2006年02期

9 伍中信;张荣武;曹越;;产权范式的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6年07期

10 陆勇;李文美;;以产权保护为导向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科;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政府管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06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06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