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响应

发布时间:2017-09-13 17:11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地方政府 响应 长三角地区


【摘要】:生态补偿是调整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付费项目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类型。基于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湖州生态补偿实践的调查,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辨识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属性、类型及其行为响应差异并揭示原因。按照影响力、参与度和经济利益性的不同,将生态补偿补偿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次核心I、次核心II和边缘型。结果表明,三地实践中,市、县(区)政府是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地方政府权威具有一致性;现行补偿制度没有赋予乡镇和村等次核心利益相关者I讨价还价的资格,成为其在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项目上有限响应的法律约束条件;次核心利益相关者II(媒体、环保NGO、科研机构)虽然有主动响应的积极性,但参与度还不高;农户的利益相关者属性和类型因地而异,且农户、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响应比较微弱。同时,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目标和属性亦存在冲突,不同地区利益相关者在监督与审计、制度调整以及环境治理和民生投入方面的响应也不完全一致。利益相关者属性、类型及其行为响应差异,与生态补偿制度安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偏好等深层次原因紧密相关,这也是今后我国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项目设计需要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发展,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地方政府付费型生态补偿项目设计,应注重增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公众参与度,注重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融合。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地方政府 响应 长三角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研究”(编号:41001382)
【分类号】:F127;X196
【正文快照】: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转型中的突出问题[1],这一问题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涉及城乡主体繁多,利益错综复杂。生态补偿是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合理调整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一种重要工具[2],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霞;张陆彪;张耀军;;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马岩;陈利顶;虎陈霞;;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响应与影响因素——以甘肃定西大牛流域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3 汪劲;;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的立法解释为背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马莹;;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5期

5 王秋菊;王立群;;基于相关利益者视角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2年02期

6 柯水发;赵铁珍;;退耕还林工程利益相关者行为动态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1期

7 李玉恒;刘彦随;;中国城乡发展转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8 陈厚涛;姜志德;;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与行为分析——基于安塞和米脂的调研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邵景安;邵全琴;芦清水;黄麟;匡文慧;;农牧民参与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的初始行为响应——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7期

10 李芬;甄霖;黄河清;韩鹏;刘雪林;姜鲁光;魏云洁;;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彭华;;基于参与度的登封武术修学旅游社区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2 王艳霞;陈旭东;张素娟;白洁;张义文;;冀北地区生态保护受偿意愿及补偿分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3 朱利凯;蒙吉军;刘洋;周平;;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年02期

4 朱利凯;蒙吉军;刘洋;周平;;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林德荣;支玲;;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问题研究——基于退耕农户机会成本视角的动态博弈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蓝英;朱庆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体系[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7 洪璐;彭川宇;;城市环境治理投入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8 刘贞;刘宁;鲜康;;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电网建设冲突协调机制设计——电网建设外部环境中的冲突及互适应机制研究之六[J];电力学报;2011年01期

9 于伯华;吕昌河;;城市边缘区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10 汪小钦;王钦敏;励惠国;刘高焕;;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微地貌区域分异[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竹;蔡银莺;张安录;;规划管制下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知状况及受偿意愿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廖文梅;孔凡斌;;基于排污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3 龙花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夏晶;李睿;张明;;“环境-空间冲突”背景下的荷兰环境规划政策[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3中外生态城市理论与趋势[C];2014年

5 陈开琦;杨红梅;;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6 姜渊;;应理性看待生态补偿[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7 宛佳欣;;中国生态补偿法学研究现状的考查和分析——以CSSCI论文为数据基础[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志杰;魅力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孔敬;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估及后续制度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郭志勤;基于科层视角的集体林权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靳丽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及其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蓝英;废旧家电管理中的消费者参与及回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小强;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郑爱华;煤矿安全投入规模与结构分析及政府安全分类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敬东;天宝岩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周杨;南方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方案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唐骄萍;基于3S技术的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范志刚;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与分配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晓婷;南昌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政府对策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7 初冰;城管暴力执法问题与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8 尹星;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尚武龙;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效调查及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史中美;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荣;刘勇;;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研究——以漳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2 李鲁欣;邓祥征;战金艳;李玉江;;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基于AHP分析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3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郑海霞;张陆彪;张耀军;;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吴萍;;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法律价值评析[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6 王雪梅,曾蕾;对伊春林区“天保”工程运行状况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谭红杨;朱永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柯水发;赵铁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选择机理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孔凡斌;陈建成;;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曹广民;龙瑞军;;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J];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易生 孙桢;[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强;[N];农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国伟;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崇军;退田还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卿;靳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2 张淑翠;;探析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3 刘春江;薛惠锋;王海燕;杨养锋;;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4 蔡邦成;刘庄;庄亚芳;;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5 张建肖;安树伟;;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远;严岩;吴钢;赵景柱;;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7 蔡邦成;庄亚芳;刘庄;王向华;;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8 陈治斌;;“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探讨[J];学习月刊;2009年08期

9 陈治斌;;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建设“两型社会”[J];城乡建设;2009年05期

10 王雅丽;刘洋;;强化金融支持 推进生态补偿[J];浙江金融;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孔志峰;生态补偿:不可忽视的责任[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宋时飞;《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买天;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N];农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魏家锋;神农架特色产业发展受益生态补偿[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丽燕;流域阶梯式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友;苏州生态补偿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二光;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何欣;西南山地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张建肖;陕西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闫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4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