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相对剩余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价值 教育费用
【摘要】:目前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会随之降低,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会相应减少,剩余劳动时间会相应延长,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教科书的这一结论是假设新创造的价值不变、教育费用及其变化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得出的。但是假设新创造的价值不变意味着,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提高,相对剩余价值也不会再增加。这显然与马克思的理论和实际不符。一旦令新创造的价值可变、同时加入教育费用,那么就会发现,相对剩余价值既可以在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增加,也可以在必要劳动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增加。
【作者单位】: 广州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价值 教育费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内需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就业均衡问题研究”(项目号:13YJA7901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39
【正文快照】: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问题。目前各个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价值下降而得到的。[1](P66-70)[2](P104-110)[3](P72-74)[4](P164-167)那么,教科书的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屈振辉;金融竞争法简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蔡林;对《科技档案工作效益问题的探讨》一文的几点意见[J];档案学通讯;1985年06期
3 刘建华;周晓;黄冠;;苏联东欧国家对市场作用问题的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儒;外资对天津市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2 宋子金;试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的规律性[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Γ·柯夏钦柯 ,水告;苏维埃政权四十年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J];世界经济文汇;1958年01期
4 胡荣涛;;平均工资增长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对比关系[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5 赵连山;;应以战略眼光看待劳动生产率[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6 张德霖;;中国宏观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J];经济科学;1991年04期
7 蒋涛;中国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波动周期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沈晓丹;;试测不同层次的社会劳动生产率[J];经济问题探索;1985年01期
9 丁学超;王家利;袁忠良;曾令安;刘盛业;;科技兴省(市)战略思想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0年04期
10 ;上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对外贸易;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潇;培育工业成长的内在动力[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易运文;“效益深圳”模式初步显现效益[N];光明日报;2007年
3 宗文;我国经济呈现五大新特征[N];中国纺织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司建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浙江加快“机器换人”[N];中国工业报;2014年
5 顾锦龙;南昌“绿色考核”值得推广[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王希 刘铮;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步通途[N];国际商报;2014年
7 青山;应给深圳绿色GDP多些掌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罗宁;从春运大潮反思经济转型出路[N];中国证券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朱剑红 陆娅楠;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变奏曲[N];人民日报;2014年
10 李佩雯供稿;商品和商品经济(二)[N];山西科技报;2002年
本文编号:84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4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