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7:40
本文关键词: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增值规律
【摘要】: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研究始于斯大林,1952年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首次明确指出和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主要内容。随后,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一度成为前苏联、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规律及其特征入手展开分析,进而逐步引入到对经济规律和基本经济规律的剖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基本经济规律,主要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特征及其主要内容。同时,本文还在另一层面上论述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基本经济规律,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轨迹,依次阐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本文还追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历程。紧接着,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意见也作了一个概括归纳。 论文的最后也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基点,即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要依托于现实的生产力和特定的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最后,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当然要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性的建议:第一,依存于人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揭示了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第二重含义,在此基础上,得出价值增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结论,且这一规律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有机统一的,并对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空间进行了分析。第二,超越于人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体现的价值观与人类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矛盾,因此,要用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手段来克服和遏制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良趋势。这些目的和手段主要体现为扬弃商品货币关系,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遏制野蛮剥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增值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2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二、研究现状11-12
- 第一章 规律及其分类12-19
- 第一节 规律及其特征12-14
- 一、马克思主义对规律的定义12-13
- 二、规律及其特征13-14
- 第二节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14-19
- 一、不同划分标准下规律的分类14-15
-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间的相互关系15-19
- 第二章 经济规律与基本经济规律19-31
- 第一节 经济规律的性质与特征19-22
-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19-20
- 二、经济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20-22
- 第二节 经济规律的分类22-25
- 一、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普遍经济规律22-24
- 二、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24
- 三、某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24-25
- 第三节 基本经济规律25-31
- 一、基本经济规律是特定生产关系的规律26-27
- 二、基本经济规律是决定一种社会生产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规律27-28
- 三、基本经济规律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28-29
- 四、基本经济规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9-31
- 第三章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基本经济规律31-39
- 第一节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31-35
- 一、自然经济及其特征31-33
- 二、自然经济条件下基本经济规律的具体内容33-35
- 第二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35-39
- 一、商品经济的涵义及其产生条件35-37
-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7-39
- 第四章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基本经济规律39-55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基本经济规律39-43
- 一、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39-40
- 二、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40-41
- 三、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41-43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43-47
- 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43-46
- 二、基本经济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新特征46-47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47-55
- 一、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涵的表述47-48
- 二、社会主义实践与斯大林定义48-49
- 三、斯大林提出的实际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49-51
- 四、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各有其不同的基本经济规律51-55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历程55-65
-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构想55-59
- 一、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55-56
- 二、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的认识56
- 三、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手段的认识56-57
- 四、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方式的认识57-59
-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构想59-61
-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地位的认识59
- 二、列宁捍卫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的见解59-60
- 三、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的理论60
- 四、列宁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方式上对马恩理论的突破60-61
- 第三节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构想61-65
- 一、肯定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存在61-62
- 二、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62-63
- 三、指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由生产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两部分构成63-65
- 第六章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争论65-73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争论65-67
- 一、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规律65-66
- 二、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我国过渡时期同时发生作用66-67
- 三、认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有它独特的基本经济规律67
- 四、认为每种经济成分各有反映其自身的“主要经济法则”67
- 第二节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争论67-69
- 一、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展开的争论67-68
- 二、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起点及主要内容展开的争论68-69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争论69-73
- 一、对斯大林关于社会基本经济规律表述的不同看法69-70
- 二、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的不同看法70-71
- 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问题的不同看法71-73
- 第七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点73-82
- 第一节 依托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73-75
-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服从于人类社会普遍经济规律73-74
-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和实现程度依托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74-75
- 第二节 依托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5-78
- 一、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75-76
- 二、我们选择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6-77
- 三、我们的生产关系还需进一步完善77-78
- 第三节 依托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78-82
- 一、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78-79
- 二、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环境79-80
- 三、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环境80-82
- 第八章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思考82-99
- 第一节 依存于人类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82-89
-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第二重科学启迪82-85
- 二、价值增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85-86
- 三、价值增值规律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有机统一86-87
- 四、价值增值规律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空间分析87-89
- 第二节 超越于人类市场经济的规律89-99
-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体现的价值观与人类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矛盾89-90
- 二、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目的和手段克服和遏制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良趋势90
- 三、努力为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实现开辟道路90-99
- 主要参考文献99-102
- 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取得的科研成果102-103
- 致谢语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振奇;项启源;张朝尊;;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探讨[J];经济研究;1979年10期
2 肖松柏;;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4期
3 孙居涛;;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4 鲁鹏;论生产力发展中的政治上层建筑问题[J];文史哲;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848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4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