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业首创者进入时机的选择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5:02

  本文关键词:产业首创者进入时机的选择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首创者 进入时机 后动优势 先动优势 产业产生时机


【摘要】: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企业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首创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机制。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当后动优势占优时,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并不必然依赖于企业自身资源,产业首创者反而更可能是企业自身资源相对较弱者;(2)虽然产业发展潜力及预期利润对产业首创者的进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该促进作用随后动优势的增加而减小。文章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结论(1)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支持该结论。最后文章提出了产业产生时机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产业首创者 进入时机 后动优势 先动优势 产业产生时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A79008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JL028)
【分类号】:F062.9
【正文快照】: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关于企业进入某产业的时机选择问题,一向都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国内外已有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种思路:第一种主要是研究企业进入时机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明企业更能获得先动优势还是后动优势。最早对“先动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晓丹;宋维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时机选择:领军还是跟进[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2 曹玉书;楼东玮;;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蕾;宋志国;顾亮;;基于动态理论的食品行业监督博弈分析——以“三鹿事件”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何宾,贾怀京;有效市场竞争对供应链中道德风险的制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陈跃;翟有龙;;环境治理供给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4 肖晓勇;罗育林;;军事人力声誉激励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5 刘云;丁飞;张振江;;舆论形成和演进模型的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章帆;;管理的协同效应与组织的社会资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韩秀兰;;农村信用社惜贷现象的博弈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孙鳌,王学力;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及其支持战略[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9 代宝,陈胜利;横向同质型企业网络形成动因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3期

10 吴建祖;宣慧玉;;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最优R&D投资时机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颉;;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联宁;李彩虹;;《水污染防治法》之行政责任的经济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周劲松;吴舜泽;余向勇;;跨界水环境冲突及对策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胡光俊;朱平;;基于动态博弈的木马检测策略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5 王宏;;优化政府采购监督制度的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6 裴涛;李飞;;基于PSK调制技术的非合作博弈论功率控制研究[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保政;汪定伟;;团购消费模式的实现及其风险性研究[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郑高才;宿代桥;杨槐;段丽君;李巧宁;刘贵莉;;基层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博弈与对策[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丁飞;互联网社区信息交互和传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潘巨龙;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机制中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孙长松;交易成本视角的铁路客运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费智;中国区域电力市场发电企业竞价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刘永胜;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白晨;文献数据库系统用户检索决策中的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兴旭;湖北省油菜种植风险与政策性保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巍;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辨别与防范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大伟;密封价格土地拍卖工作流的研究与仿真[D];江南大学;2010年

4 罗雨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机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广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圣楠;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对策[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英才;体育产业化中投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文亮;中国矿难的政府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麟;社会转型期政府与媒体合作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吴军友;基于最优反应动态机制的发电商竞价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2 邹仿涛;高勇强;;资源基础与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时机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0期

3 陈永伟;胡伟民;;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理论和应用[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4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5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6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7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8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J];统计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佑祥;;市场进入次序优势与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周昕;企业广告投入时机策略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7期

3 王全意;樊信友;;先动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4 宋春梅;贾喜环;;先动优势:企业竞争的利器[J];商场现代化;2006年25期

5 解国骏;丁海欣;;基于ABM的企业先动优势研究:以双寡头市场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6 王华清;权丽;兰爽;;基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优势的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09年08期

7 薛强;陈锋;王晓青;;基于一定市场条件下产品开发的先动优势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赵建彬;黄君君;;不完全信息下寡头企业的博弈[J];科技和产业;2006年05期

9 李锋;;“十一五”期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发展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6期

10 肖俊菘;最快的枪手——企业的先动优势[J];管理与财富;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柯佑祥;;市场进入次序优势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发展[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玉利;杜运周;杜国臣;;研发强度(R&D Intensity),制度资本(ISO)与战略先动性塑造——基于中国情境的调节效应检验[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余冬平;;基于期权博弈的多因素投资决策模型[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5 牛芳;;创业者的乐观、自信与新企业绩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高丛;叶菲;陈禹;吕廷杰;;移动互联网与“拿来主义”创新机制[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敏;;“资本雇佣劳动”理论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晓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静静;师学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的地方政府博弈分析——以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 记者 苑海志;长客:超前举措奠定先动优势[N];吉林日报;2009年

2 黄蕾;利好信号发出 外资保险静待进入时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詹绍明;自主创新 先动优势 凸显长征机床的现代制造[N];机电商报;2007年

4 麻玉秀;新品牌新渠道有机可乘[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李欣;信息化不得不考虑的八大成本(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6 张志敏;环境保护与企业的竞争力[N];远东经贸导报;2007年

7 汪涛;赞成还是反对 基金经理的“平安”选择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宋振庆;越秀抢食内地REITs“头啖汤”[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中秋;期货保值头寸不应超过现货八成[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元文;如何评估创业机会[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淑娟;实物期权视角下外资银行进入时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广;风险资本、新企业先动优势与资本结构[D];南开大学;2013年

3 魏梅;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马蒙蒙;高技术企业研发实物期权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张箐;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朱建秋;基于移动通信标准的标准成功要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郑声安;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杨菁;人力资本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先三;企业科技竞争的次序经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宁宁;基于市场进入次序的竞争优势构筑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 董莉;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抢先突显战略优势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4 刘威;先者生存—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叶菲;基于电信的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熊凌云;我国电厂投资的进入时机与区位选择的博弈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7 王全意;公司资源和首动优势:基于中国电信设备行业FDI的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朱霞;量子纠缠和量子噪声对量子博弈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程程;企业研发项目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拓展以及寡头厂商的期权博弈模型[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宋立楠;间接网络外部性下厂商纵向兼并的策略选择[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4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54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