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3:25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创新 技术机会 技术创新过程


【摘要】: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理论界并未特别重视技术机会的研究,而实践中我国企业的机会至上战略又影响了企业对技术与管理的关注,致使企业很少考虑由技术机会带来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鉴于此,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机会的本质加以分析,并综合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可以深化对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理解。 本文包括五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阐述了国内外技术机会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机会与技术机会”,探讨了机会与技术机会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技术机会的特性。第三部分为第三章“技术机会与技术创新过程”,分析了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创新,指出成功的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适时把握技术机会,并从技术机会的观点对技术创新过程加以阐释,认为技术创新是对技术机会的认识和实现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技术范式下利用技术机会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通过技术机会展现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第四部分包括文中的第四章到第八章,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创新决策活动、创新RD活动、生产创新活动、市场创新活动和管理创新活动等方面,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技术机会的作用、存在域、分类及利用。第五部分是第九章“结论”,对本项研究的基本结论加以概括总结,为深入研究技术创新过程拓展了研究空间。 技术机会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机会既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又为企业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因此企业有必要识别和把握可能出现的技术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 技术机会 技术创新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6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31
  • 1.1 问题的提出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27
  • 1.2.1 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综述11-15
  • 1.2.2 国外技术机会研究综述15-26
  • 1.2.3 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的研究综述26-27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7-28
  • 1.3.1 研究目的27
  • 1.3.2 研究意义27-28
  •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28-29
  • 1.4.1 基本思路28-29
  • 1.4.2 研究方法29
  • 1.5 论文创新点29-31
  • 第2章 机会与技术机会31-48
  • 2.1 机会的概念31-32
  • 2.2 哲学史中的机会观32-37
  • 2.2.1 西方哲学史中的机会观32-34
  • 2.2.2 中国哲学史中的机会观34-35
  • 2.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机会观35-37
  • 2.3 技术机会的基本规定37-43
  • 2.3.1 技术机会是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相对应的范畴38-39
  • 2.3.2 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认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39-41
  • 2.3.3 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能动地建构技术创新可能性的过程41-43
  • 2.4 技术机会的特性43-48
  • 2.4.1 技术机会的客观性43-45
  • 2.4.2 技术机会的动态性45-48
  • 第3章 技术机会与技术创新过程48-56
  • 3.1 技术创新的过程性48-50
  • 3.1.1 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创新48-49
  • 3.1.2 成功的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适时把握技术机会49-50
  • 3.2 从技术机会的观点看技术创新过程50-56
  • 3.2.1 技术创新是对技术机会的认识和实现的过程50-52
  • 3.2.2 技术创新是在一定的技术范式下利用技术机会解决问题的过程52-53
  • 3.2.3 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机会展现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53-56
  • 第4章 创新决策活动中的技术机会56-65
  • 4.1 创新决策活动中技术机会的作用56-58
  • 4.1.1 技术机会影响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的决策56-57
  • 4.1.2 技术机会制约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确立57-58
  • 4.2 创新决策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存在域58-61
  • 4.2.1 科学技术知识的新颖性59
  • 4.2.2 科学技术知识的经济价值性59-60
  • 4.2.3 创新收益的独占性60-61
  • 4.3 创新决策活动中技术机会的识别与风险规避61-65
  • 4.3.1 创新决策活动中技术机会的识别61-62
  • 4.3.2 创新决策活动中技术风险的规避62-65
  • 第5章 创新R&D活动中的技术机会65-75
  • 5.1 创新R&D活动中技术机会的作用65-66
  • 5.1.1 技术机会影响企业是否进行创新R&D活动65
  • 5.1.2 技术机会限定企业创新R&D活动的资源投入量65-66
  • 5.1.3 技术机会制约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的选择66
  • 5.2 创新R&D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分类66-70
  • 5.2.1 创新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机会66-67
  • 5.2.2 创新设计活动中的技术机会67-68
  • 5.2.3 创新试制活动中的技术机会68-70
  • 5.3 创新R&D活动中技术机会的选择70-75
  • 5.3.1 结合创新R&D活动的自身特点70-71
  • 5.3.2 把握创新R&D活动中技术机会的维度71-72
  • 5.3.3 关注创新R&D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属性72-75
  • 第6章 生产创新活动中的技术机会75-84
  • 6.1 生产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基本规定75-79
  • 6.1.1 实体性生产因素创新中的技术机会75-76
  • 6.1.2 协调性生产因素创新中的技术机会76-77
  • 6.1.3 智能性生产因素创新中的技术机会77-79
  • 6.2 生产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来源79-82
  • 6.2.1 实体性生产因素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来源79-80
  • 6.2.2 协调性生产因素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来源80-81
  • 6.2.3 智能性生产因素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来源81-82
  • 6.3 生产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利用82-84
  • 6.3.1 促进生产机会与技术机会的契合82
  • 6.3.2 增强企业资源的流动性82-84
  • 第7章 市场创新活动中的技术机会84-95
  • 7.1 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作用84-85
  • 7.1.1 技术机会奠定新一轮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84-85
  • 7.1.2 技术机会影响市场创新度的战略选择85
  • 7.2 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分类85-90
  • 7.2.1 产品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86-87
  • 7.2.2 需求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87-89
  • 7.2.3 用户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89-90
  • 7.3 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把握90-95
  • 7.3.1 结合生命周期理论的根本原则91-92
  • 7.3.2 把握市场细分的建构过程92-93
  • 7.3.3 重视营销信息系统的识别功能93-95
  • 第8章 管理创新活动中的技术机会95-110
  • 8.1 管理创新与技术机会管理95-99
  • 8.1.1 管理创新的基本规定95-96
  • 8.1.2 技术机会管理的含义96-97
  • 8.1.3 技术机会管理的必要性97-99
  • 8.2 技术机会管理的机制及影响因素99-104
  • 8.2.1 技术机会管理的机制99-101
  • 8.2.2 技术机会管理的影响因素101-104
  • 8.3 技术机会管理的关键环节104-110
  • 8.3.1 技术机会的预测104-106
  • 8.3.2 技术机会的识别106-107
  • 8.3.3 技术机会的利用107-110
  • 第9章 结论110-113
  • 参考文献113-130
  • 致谢130-131
  • 作者简介131-13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训嘉;廖馨;;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2 宋之杰;王海亮;;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J];学理论;2011年23期

3 孙胜凯;;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协同模型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11年07期

4 徐建军;;我国技术创新中的资金支持效应——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5 梁小红;;福建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扶持行为探讨——以国际借鉴为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杨鸿杰;丁长青;;论企业家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7 邓子基;杨志宏;;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8 王玺;;技术创新体系的涌现及其实现条件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1期

9 秦德智;胡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10 马珩;王文飞;;基于两阶段模型的长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兴华;蒋军锋;;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造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范拓源;;复杂技术创新过程的混沌控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赵建军;郝栋;卢艳玲;;中国城市化中技术范式的低碳转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曹利军;杜世勋;;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基于企业层面的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眭纪刚;;技术经济范式转化期的结构调整:以新能源为例[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袁健红;龚天宇;;复杂技术系统背景下技术体制的新解[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钟存仁;;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任重;;进化范式下技术选择的博弈模型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传坤;杨家康;陈昆玉;;产业循环经济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徐二明;郑平;;通信运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的整合战略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蕴德;突破原有范式[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杨颖 供稿 周程;国外实施创新战略面面观(三)[N];经济日报;2009年

3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4 林慧岳;发展循环经济的再认识[N];湖南日报;2007年

5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胡芳;关注小企业的创新需求[N];安徽日报;2009年

6 ;用创新引领未来[N];光明日报;2009年

7 贺斌;四处着眼 坚强保障[N];中国财经报;2011年

8 邓欣 尹燕海;我国中小企业的二次技术创新战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国家信息中心 秦海;新经济意味着什麽[N];国际商报;2000年

10 吴晓波;技术跨越应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孙启贵;技术与社会的创新及其协同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朱新财;现代生物技术研发网络的管理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燕;产业组织变迁的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聂品;创意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太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许英;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桂英;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白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3 蒋艳;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技术范式转换的作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刘鹏林;知识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许广玉;基于技术轨道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卢山;技术跨越政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郑丽娜;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海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兴;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化转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斯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范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4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54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