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经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经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长三角城市群 随机前沿分析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摘要】: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整个长三角城市群能效提升的关键。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首次对2001-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14个代表性城市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并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工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率则保持稳定增长,但大多数城市呈现出规模经济下降状态;企业规模、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和煤炭消费比重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要素投入结构则有利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长三角城市群 随机前沿分析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ZD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3068、7137315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890)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CXJJ-2011-302) 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201202)
【分类号】:F062.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城市群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能源约束已经成为实现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缓解其能源供需矛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部门产值和能耗具有“双高”特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2 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3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4 张伟;吴文元;;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5 何晓萍;;中国工业的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J];金融研究;2011年10期
6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徐桂鹏;;政策诱致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以福州市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5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6 季永杰;徐晋涛;;环境政策与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以造纸企业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俊;徐晋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的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薛彩霞;姚顺波;郭亚军;李桦;;陕西省吴起县农户种植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巧;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和规模效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7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李博之;;南昌市的城市效率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3 陈迅;余杰;;公共支出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4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5 李郇,徐现祥,陈浩辉;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郭腾云;董冠鹏;;基于GIS和DEA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7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8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9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10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建业;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年11期
2 周伟林;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Z1期
3 徐康宁,赵波,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竞争与合作[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胡晓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5 胡勇;;长三角城市群:四个关系亟需处理[J];浙江经济;2007年11期
6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城市;2007年06期
7 陈志刚;王青;黄贤金;彭补拙;;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8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周昌林;李江;;长三角城市群的格局演进、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探究[J];经济经纬;2007年05期
10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海燕;袁新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王煜坤;黄建中;;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与空间布局演变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秀;于静;勇应辉;;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5 张锋;;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施祖麟;毕亮亮;;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润生;余建忠;;“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挑战与机遇[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寿松 张炜 姚玉洁;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雁阵齐飞”[N];华东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郑蔚;长三角城市群同绘宏图齐跨越[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 竞争力持续增强[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熊珠琴;长三角城市群拓展合作领域[N];泰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丁辉 通讯员 许恺京;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合作再度“发力”[N];嘉兴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三方面促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7 记者 季明 何欣荣 章苒;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核心在于国际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本报记者 何苗;谋利益共享长三角城市群再扩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刘新红 张启山;长三角城市群织成“1小时高铁网”[N];科技日报;2013年
10 刘一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机遇[N];常州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瑛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毛巧梅;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与效率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3 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与南京的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5年
5 孙友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燕;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7 夏慧俊;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关联特征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王婷婷;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空间统计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虹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徐丽;基于非期望产出的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转移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5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