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论三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逻辑统一性

发布时间:2017-09-16 11:03

  本文关键词:论三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逻辑统一性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再生产 商品价值


【摘要】:学术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明确地提出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在哪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一方面,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工艺的普遍改进而减少时,该商品的价值量与相应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这表明,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受制于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商品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第三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上处于从属地位,并在再生产过程中,与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地相互转换,形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的辩证发展过程。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再生产 商品价值
【分类号】:F014.2
【正文快照】: 一、关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观点及两种意见在学术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分别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提出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马克思认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1]而马克思又提到了两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成安,王家新;论供给价值和需求价值对商品价值量的现实决定——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决定原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2 张昆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新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3 李仁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新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刘解龙;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三维结构系统[J];经济评论;2002年01期

5 胡寄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6 潘石;;论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兼与胡寄窗等同志商榷[J];经济研究;1990年08期

7 林岗;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问题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5年07期

8 姜启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探讨”的探讨——兼与林岗先生商榷[J];教学与研究;2006年12期

9 陈勇勤;;价值转形问题涉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明友;王天一;;重新认识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问题[J];海派经济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与斯拉法的“标准体系”[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宋则行;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05期

3 姜启渭;创造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的两重含义的存在性——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层研究之一[J];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4 伍业兵;浅析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陆晓明;对《关于劳动表现为价值和价值决定》一文的一点商榷[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6 曹英耀;;谈社会必要劳动的两重意义和价值到市场价值的转化——与寒苇、曾启贤同志商榷[J];江汉学报;1963年01期

7 刘诗白;;论社会必要劳动——兼答寒苇同志[J];江汉学报;1963年01期

8 陈振羽;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辨析[J];江汉论坛;2000年03期

9 许成安;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分歧的实质与原因——兼论劳动价值理论中暗含的假设前提[J];经济评论;2002年01期

10 卫兴华;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汉;关于价值与价格范畴的思考[J];商业研究;1989年05期

2 茅于轼;什么决定价格?——介绍一般均衡理论[J];科技导报;1993年08期

3 陈宝定;开拓提高商品价值的新路子[J];价值工程;1997年02期

4 汪思远;;《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专题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J];经营管理者;2009年08期

5 李步青;物质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与商品价值形成[J];经济问题;1988年07期

6 纪尽善;完整准确地理解商品价值概念的现实意义[J];天府新论;1985年03期

7 张纯音;在价格改革中要认真贯彻按质论价方针[J];经济问题;1985年02期

8 苏晨汀 ,江新;略论价格反映供求[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S1期

9 郑卫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与出路——简评冯春安商品价值新论[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9期

10 陈云贤;论商品无形损耗对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有伦;;商品价值理论新探[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2 余旺来;;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会计学创新研究(一)——商品价值系统会计理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古焰祥;;论价值的含义及提高商品价值的途径[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4 孙宇晖;;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志刚;;论商品价值[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余斌;;论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基本问题[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冯春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与出路[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旭亮;闫素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新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闫素仙;赵旭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新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 王峰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性”追问[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怎样理解价格与价值不一致[N];人民日报;2008年

3 陈舒平;“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概念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于贵真;关于商品市场价格回归理论的探索[N];期货日报;2004年

5 李英华;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N];吉林日报;2008年

6 王天义;论财富的性质、源泉和分配[N];学习时报;2010年

7 王天义;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N];学习时报;2009年

8 广发期货总经理 博士 肖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市场机制[N];期货日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必须克服单纯增长主义[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冯新祥 黑龙江省政协研究室;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与借鉴[N];北方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渤;人为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则孚;知识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孙彪;李嘉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述[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若干热点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莲香;价值源泉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周国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比较[D];贵州大学;2008年

4 李长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伍红建;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的特殊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颜斌;古典二分法的历史渊源[D];厦门大学;2009年

7 宋晓涛;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D];河南大学;2013年

8 曹代学;价值理论的比较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宇鹏;系统科学视角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2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62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b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