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碳管理策略选择及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企业碳管理策略选择及特征研究
【摘要】:以中国500强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内容分析法对2011年企业通过年报披露的碳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161家企业在年报中披露了企业碳管理策略,企业碳管理策略以碳减排为主,不少企业采用了多种碳管理策略。采用碳管理策略的企业具有一些显著特点: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高,企业规模比较大且上市时间长。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佛山市地方税务局;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企业碳管理 碳管理策略 碳减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305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ZH044)
【分类号】:F279.2;X196
【正文快照】: 0引言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1]。而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2030年中国与能源相关 的CO2排放量将上升到116.15亿t(碳当量),比2007年增长91.3%,相当于全球1890年以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振清;何延昆;林建衡;;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碳管理[J];环境保护;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慧;;国内外碳管理软件功能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11期
2 张婧;段艳玲;;市场导向组织变革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10期
3 张建三;冯国兴;张艳鹤;;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困境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0期
4 钟榴;郑建国;;绿色管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5期
5 张建松;刘玫;林翎;鲍威;吴丽丽;;工业企业低碳管理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3年06期
6 孔凡伟;;欧洲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动[J];新视野;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勇;;企业碳足迹的系统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金霞;企业碳信息披露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张桂蓉;企业—社区关系影响企业社区参与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甘慧春;江苏省物流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厉云龙;基于LCA的轻型汽车低碳供应链关键环节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康永博;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畅;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林霄;城市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章蓓蓓;张涛;马吉;黄有亮;;试论建筑物碳审计的引入与推行[J];建筑经济;2010年09期
2 岳利萍;白永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碳减排利益博弈机制分析[J];生态经济;2011年05期
3 陈桂龙;刘云佳;;中国企业自愿减排状况首次披露[J];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13期
4 王颖;;自愿减排市场能走多远[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5 张潇月;彭玉荣;陆海;;关于贵阳市农村碳减排的调查报告[J];贵州农机化;2010年01期
6 ;综合要闻[J];有色冶金节能;2010年03期
7 南开大学百项工程研究组;;试论目前居民生活中最有效的碳减排措施——以天津地区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7期
8 ;碳减排带来机会[J];机电信息;2009年21期
9 黄雄;;我国碳减排的背景与行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声东;;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工程设计[J];环境工程;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龙;;向碳减排行动建一言[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5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竹涛;赵金龙;邰世康;陈旭;方岩;;国际碳减排技术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明超;张慧娟;郭家秀;尹华强;;燃煤电厂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工程技术与创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8 王赞信;卢英;武剑;;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途径[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9 曾林慧;李光明;黄菊文;杨怀德;;大型活动交通出行的碳排放及碳减排[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郭霏;马宗虎;孙亚男;董仁杰;南国良;刘继军;;规模化肉牛场CDM项目碳减排及经济效益估算[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瑞芳 符静;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完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王建军;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张欢;国内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在京诞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4 记者 涂露芳 实习生 哈滨;北京推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N];北京日报;2009年
5 记者董克伟;我国自愿碳减排完成首单交易[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岳瑞芳 符静;北京环境交易所将推出自愿碳减排标准[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记者 王颖春;国内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在北京环交所达成[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扎西;我国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达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记者 杜悦英;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达成[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张欢;国内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N];人民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士春;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1年
5 曲剑午;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煤炭总量控制目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吴旭;城乡耦合系统人类主导的碳循环及生态服务[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莎;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艳艳;基于博弈论框架的国际碳减排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景冬冬;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刘呈呈;我国自愿碳减排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5 马娜;考虑消费者行为的供应链碳减排协同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蒋丽琴;碳减排引发的国际博弈研究及中国的对策[D];东华大学;2011年
7 兰雪婷;我国碳减排交易制度初探[D];浙江大学;2012年
8 谢红莲;基于碳减排的废弃物回收逆向物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高冠龙;中国与欧盟、美国碳减排对比分析[D];山西大学;2013年
10 李萌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在能源系统碳减排规划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3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0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