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和市场效率的输电项目评价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6:20

  本文关键词:基于公共物品属性和市场效率的输电项目评价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物品 电力市场效率 外部效益 需求侧响应 模糊评价


【摘要】: 输电网在电力工业和电力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物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市场功能。输电评价是输电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输电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具有一次性、垄断性、网络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因而研究合适的输电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实际意义。 基于输电系统和输电项目的特征,本文总结了输电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认为输电项目评价应该从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出发,并且需要考虑到市场化因素对输电评价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达到市场均衡,实现电力市场效率最优。本文在分析影响电力市场效率的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对输电项目效益的进行识别,认为输电项目的效益包括可靠性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对输电项目的效益进行识别有利于对输电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并且可以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较,同时可以作为确定输电费用分摊和输电价格的依据。 其次,本文基于节点边际电价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剩余理论,构建了输电项目对不同市场主体的效益计算模型,采用“有无对比法”,通过比较输电项目建设前后各市场主体的经济剩余的变化量,得到输电项目给各主体创造的收益。并通过IEEE30节点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第三,本论文详细的分析了输电项目的外部性特征,阐述了输电项目所包含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并分析了输电项目对相邻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立了输电项目相邻电力系统影响的计量模型。本文采用电力生产随机模拟软件和潮流计算工具,通过IEEE30节点算例系统分析了输电项目外部性效益的计算,重点分析了某区域的输电项目对相邻电力系统中各主体的影响。 第四,本为通过进一步对市场和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模拟,分析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的三种因素:发电商策略性报价、需求侧参与响应,以及发电商与用户签订长期交易合约对输电项目效益计算的影响,并建立输电项目效益的计算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说明市场化因素对输电效益的影响。 最后,考虑到输电项目的特性以及市场化因素的存在,本论文在前几部分效益计算的基础上,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改进熵权TOPSIS法、层次分析法三种方法运用到输电项目评价上,并建立了输电项目评价的模型,通过计算可能的电力投资方案的指标并排序,确定最终的输电投资方案。
【关键词】:公共物品 电力市场效率 外部效益 需求侧响应 模糊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2
  • 第一章 引言12-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国内外输电投资模式的研究综述13-15
  • 1.2.2 电力市场效率研究的综述15
  • 1.2.3 输电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15-20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和难点20-23
  • 1.4 本论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23-24
  • 第二章 输电系统特性与输电项目评价基本要素24-37
  • 2.1 输电系统的物理属性25
  • 2.2 输电系统的自然垄断特性25-30
  • 2.3 输电系统的网络产业特性30-31
  • 2.4 输电系统的公共物品属性31-33
  • 2.5 输电项目评价的要素33-35
  • 2.6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基于市场效率的输电项目效益识别37-54
  • 3.1 一般概念的市场效率与电力市场效率37-48
  • 3.1.1 市场效率的一般概念37-38
  • 3.1.2 电力市场效率38-42
  • 3.1.3 影响电力市场效率的要素42-46
  • 3.1.4 输电阻塞对市场效率的影响46-47
  • 3.1.5 输电项目对市场效率的影响47-48
  • 3.2 输电项目效益的概念与识别48-52
  • 3.2.1 输电项目的可靠性收益49-50
  • 3.2.2 输电项目的环境效益50-51
  • 3.2.3 输电项目的经济效益51-52
  • 3.3 本章小结52-54
  • 第四章 输电项目对不同市场主体的效益计算模型研究54-67
  • 4.1 节点边际价格的经济学原理和求解模型54-57
  • 4.2 不同市场主体的输电效益的计算模型57-61
  • 4.2.1 基于边际成本竞价情形下各市场主体经济剩余的计算57-60
  • 4.2.2 输电项目对不同市场主体的效益60-61
  • 4.3 算例61-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输电项目外部效益计算模型研究67-76
  • 5.1 引言67-68
  • 5.2 输电项目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识别68-70
  • 5.3 输电项目对相邻电力系统的影响70-73
  • 5.3.1 对相邻区域的电力用户的影响70
  • 5.3.2 对相邻区域的发电商的影响70-71
  • 5.3.3 对相邻区域的电网公司的影响71
  • 5.3.4 算例71-73
  • 5.4 输电项目对外部环境的影响73-74
  • 5.5 考虑外部性的输电投资成本的分摊74-75
  • 5.6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市场环境下输电项目效益的计算模型研究76-95
  • 6.1 计及发电商竞价策略的输电效益计算模型76-80
  • 6.1.1 模拟竞价策略可供选择的方法76-77
  • 6.1.2 基于报价成本差额的报价策略的确定77-79
  • 6.1.3 算例79-80
  • 6.2 计及需求侧响应的输电效益计算模型80-89
  • 6.2.1 需求弹性和计及需求响应的用户需求函数81-82
  • 6.2.2 计及需求侧响应的节点电价模型82-83
  • 6.2.3 需求侧响应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83-85
  • 6.2.4 算例85-89
  • 6.3 计及中长期双边交易合同的输电效益计算模型89-93
  • 6.3.1 电力市场下的中长期双边交易合同89
  • 6.3.2 输电效益计算模型89-90
  • 6.3.3 算例90-93
  • 6.4 本章小结93-95
  • 第七章 输电项目评价方法和计算模型研究95-117
  • 7.1 输电项目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95-104
  • 7.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95-96
  • 7.1.2 输电项目与模糊综合评价96-97
  • 7.1.3 输电项目评价的不确定性建模97-98
  • 7.1.4 输电项目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98-100
  • 7.1.5 算例100-104
  • 7.2 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的输电评价方法104-109
  • 7.2.1 改进熵权TOPSIS法104-106
  • 7.2.2 实证研究106-109
  • 7.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输电项目评价方法109-115
  • 7.3.1 层次分析法109-111
  • 7.3.2 实证研究111-115
  • 7.4 本章小结115-117
  • 第八章 结论117-120
  • 参考文献120-128
  • 致谢128-129
  • 附录129-14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7-14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歆,蒋传文,侯志俭,潘力强;电力金融合约市场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华东电力;2002年09期

2 任震,吴国丙,黄雯莹;电力市场中输电问题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01期

3 潘敬东;谢开;;节点边际电价的优化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2期

4 吉兴全,王成山;计入需求弹性的输电网动态规划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5 张帆,刘新梅;有限竞争电力市场效率的经济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6 谢敏;钟金;吴复立;段献忠;倪以信;;基于改进单纯形法的输电网规划项目经济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7期

7 张少华,李渝曾,王长军,言茂松;电力市场中的远期合同交易[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0期

8 文福拴,韩祯祥;基于Tabu搜索方法的输电系统最优规则[J];电网技术;1997年05期

9 姜春海;自然垄断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10 曾胜;高速公路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外公路;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栾凤奎;电力市场经济效率评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2 贺辉;电力系统输电阻塞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金华征;考虑市场环境的多目标输电网优化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谢敏;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网规划建模及求解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向阳;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3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63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