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联盟发展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联盟发展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联盟 国际组织
【摘要】:在阐述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联盟成立对东盟国家的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成立背景、成员数量、主要宗旨、机构性质、主要工作任务、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国际铁路合作组织和国际铁路联盟的差异,阐释GMRA具有稳定性、依附性和非独立性等特征,从建设、运营、沟通、合作和协调方面探讨GRMA的职能定位及其在GMS区域国家的铁路发展中承担组织者、协调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作者单位】: 国家铁路局市场监测评价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联盟 国际组织
【基金】:国家铁路局科技研究计划项目(ZH2015-22)
【分类号】:F531.4
【正文快照】: 关系向全面化、正常化、深入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使1概述命。GMRA成立后,能够对GMS区域铁路发展进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快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进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6国启动的大程,从而早日形成以交通运输网络为骨架的经济湄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与中国的参与[J];当代亚太;2009年03期
2 李平;;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20年综述[J];东南亚纵横;2012年02期
3 王美艳;;铁路合作组织简介[J];铁道技术监督;2008年07期
4 田葆栓;;国内外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分析(上)[J];铁道技术监督;2012年03期
5 高俊莉;杨琦;;国际铁路联盟与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及在国际铁路技术体系中的作用[J];铁道技术监督;2011年11期
6 孙群;;合作建设泛亚铁路中通道的意义[J];中国铁路;2014年01期
7 高俊莉;;国际铁路联盟简介[J];铁道技术监督;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励;;经济外交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内涵、实践与效用[J];东南亚纵横;2011年09期
2 邹凡;周阳红生;张铮;;我国铁路产品认证新策略[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4年04期
3 孙坤;汪淑敏;;基于GMS经济合作背景下的旅游市场重构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李大陆;;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经济合作的地缘战略意义[J];兰州学刊;2012年12期
5 张晔;原帼力;;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J];开放导报;2013年01期
6 田葆栓;;国内外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分析(下)[J];铁道技术监督;2012年04期
7 李平;高玉梅;陈庆云;;扩大我国中药材出口东南亚对策措施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明贵;刘文飞;付占起;郑传平;;我国重载铁路货车技术标准体系研究[A];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雅婕;欧洲弓网系统标准体系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陈丽斌;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江川;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进展、问题、挑战与前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4 李胜东;中国高铁弓网系统标准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卢殠殠;缅甸仰光物流园区布局规划[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王文亮;GMS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7 华梦圆;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李娟;湄公河航运安全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9 谭志华;新东盟四国区域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王瀚一;区域主义视角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D];吉林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夏媛;谭湘叶;;探讨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泰国、越南的公路建设关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0期
2 孙倩;;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4期
3 覃夏媛;谭湘叶;;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缅甸、老挝、柬埔寨的公路建设关系[J];科技资讯;2007年29期
4 山口阳子;柳弘;;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电力资源——以老挝为中心[J];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03期
5 钟宁;;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20期
6 丁力;;国外[J];云南电业;2008年04期
7 ;卷首语[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10期
8 大宣;;MAXUS大通V80服务大湄公河会议[J];驾驶园;2011年11期
9 龙晴;林春;;关于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战略思考[J];现代电力;2006年03期
10 朱立;汪戎;;能源供求失衡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Sum Chhum;;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柬埔寨文化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卢光盛;张励;;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春萌;熊鑫;;泰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问题与趋势[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星;王科;杨朝晖;;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例[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光盛;熊鑫;;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援助[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6 周江林;朱锦晟;;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管理人才合作培训模式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世泽;;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鑫;钱松蕊;田丽荣;;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电力合作研究及战略[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9 梁平波;;广西大型沿海工业园区必将是实施工业兴桂战略的龙头[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2012年前有望全面连通[N];国际商报;2006年
2 周长军;加强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N];广西日报;2007年
3 罗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学术研讨会在云大举行[N];云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孙永剑;大湄公河次区域成投资新宠[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再投资将面临更严苛的环境要求[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6 记者 刘桂丹;广西全面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N];桂林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杜蔚涛 王贞桐 通讯员 孟萍;广西旅游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取得合作[N];广西日报;2005年
8 电子;大湄公河次区域将建信息高速公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超;大湄公河次区域奏响经贸“协奏曲”[N];市场报;2005年
10 记者 喻波;200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拆运输壁垒[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文晶;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公路跨境便利运输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高依伦;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框架下中国和老挝的经济关系[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丽斌;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李燕美;大湄公河次区域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里玛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金洪(Ngorn Kim Hong);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角色分析(1992-)[D];吉林大学;2010年
7 赵亚婷;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8 降雪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会展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倪玲;大湄公河次区域东西与南北经济走廊建设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0 吴东新;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老中经济合作[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65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6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