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协同创新网络的集群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民航协同创新网络的集群特性分析
【摘要】:通过收集分析103例民航协同创新案例,以机构类型分布为研究视角,建立创新集群和协作网络的结构模型对比进行分析。采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建立民航协同创新协作网络,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找出协同创新网络中协作关系较为紧密的集群类型,重点研究民航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主要集群结构特征,找出网络中重点机构类型并研究其在网络中的作用,探讨与其他机构类型形成的集群现象,论证政产学研协作关系在民航协同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科教评估中心;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航协同创新网络 创新集群 聚类分析
【基金】:中国民用航空局科技基金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民航科技体系建设研究”(MHRD201214)
【分类号】:F562
【正文快照】: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知识和科技不仅成为国家、企业等用于提高自身生产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竞争力。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民航相关领域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机构类型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度,发现民航协同合作整体呈现自主研发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2 吴结兵;徐梦周;;网络密度与集群竞争优势:集聚经济与集体学习的中介作用——2001~2004年浙江纺织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3 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4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6 闫相斌;宋晓龙;宋晓红;;我国管理科学领域机构学术合作网络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12期
7 牟绍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1期
8 杨洁;;区域低碳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4期
9 杨博;刘大有;金弟;马海宾;;复杂网络聚类方法[J];软件学报;2009年01期
10 范如国;;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世兵;聚类分析中的最佳聚类数确定方法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2 董微微;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灵;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及增进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高明伦;;高密度集成与单芯片多核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12年02期
2 武森;魏桂英;白尘;张桂琼;;分类属性高维数据基于集合差异度的聚类算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3 蔡宁;黄纯;;集群风险与结构演化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赵金利;张群华;余贻鑫;贾宏杰;杨锦;;输电网网架结构的谱聚类分析算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9年04期
5 李翔;李仕强;赵青虎;;基于边聚类方法的复杂网络社团挖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10期
6 王娟;靳京;钱伟中;秦志光;;基于小波分解的群落流量异常检测[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04期
7 金弟;刘大有;杨博;刘杰;何东晓;田野;;基于局部探测的快速复杂网络聚类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11期
8 王娟;秦志光;刘峤;钱伟中;;基于网络模块化结构的异常发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1期
9 刘旭;易东云;;基于保守合并策略的复杂网络社区结构发现[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年04期
10 蔡玮;陈晓红;;园区集群网络结构、资源获取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J];系统工程;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赵炎;;复杂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研究——一个整合社会资本与结构洞的视角[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二玲;李小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的结构特性及其区域效应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范群林;邵云飞;;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四川新都家具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池仁勇;李正卫;;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分布与特征[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5 周俊青;许益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刍议[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宏;;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冲突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邵云飞;聂婷婷;欧阳青燕;;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以德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王娟;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一啸;基于复杂网络和演化博弈理论的社会[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杜方;复杂网络系统间相似性识别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5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浩军;搜索优势与转移问题:弱联系、结构洞和网络多样性对创新的曲线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伟;复杂网络特征结构的挖掘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彭佳扬;代谢网络中功能模块挖掘和进化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斌;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挖掘及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夏栗;基于复杂网络的林业应用系统功能结构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亚杰;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产业网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王延鹏;复杂网络重叠社区发现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景阳;基于局部介数的复杂网络社区动态演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冬威;基于网络聚类选择的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剑;复杂网络中的层次社团发现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张翼;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智源;基于单亲遗传算法的复杂网络社区划分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马冰川;基于Agent的并行群组数据挖掘模型研究与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王缉慈;陈平;马铭波;;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玉擰;;分层子树合并聚类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石剑飞;闫怀志;牛占云;;基于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的改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严潮斌;产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民营企业簇群机理的新诠释:涌现性观点[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7 蒋景媛;知识的特征及将其纳入生产函数的方法[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8 卢新波,陶海青;技术创新刻点平衡与局部均衡的协同演化[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张文春;;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技术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10 杜静;陆小成;罗新星;;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化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严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力;[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钱鹏江;大规模数据集聚类方法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3 李星;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多主体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黄玮强;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王宇峰;知识集聚与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范九伦;模糊聚类新算法与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7 张爱华;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图像分割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于树江;集群式产业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曲然;区域创新系统内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赵恒;数据挖掘中聚类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建容;区域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枭峰;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区域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恒;基于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的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4 徐盼;青岛市基于RIN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素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集群创新网络形成及演化机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高仕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展昭;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孙金花;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勇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涛;钟书华;;创新集群政策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2 龙开元;;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3 龙开元;;创新集群的发生模型与演进过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2期
4 姜维军;张见超;;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博弈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5 王炳富;刘芳;;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6期
6 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中国情境下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11期
7 陈光华;王建冬;郭明军;;中美俄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6期
8 陈剑锋,凌丹,万君康;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与知识集成分析[J];科研管理;2001年05期
9 吴琼,郎锡君,吴海西;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4期
10 李宝山,廉勇;提高管理技术 推动自主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王海源;谢洪明;余志良;蓝海林;;整合创新主体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解学梅;;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4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欣;;哈尔滨市创新能力的成长与提升研究:副省级城市比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克群;;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朱孔来;孙小素;闫峰;;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理论及其统计监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张玉明;;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向阳;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实践选择与案例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区宣统部、科技局联合调查组 张晓平 刘斌 袁学军 恽爽 王靖 周瑜萍 张友平;把打造“创新型高新区”作为第一战略[N];常州日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海生 厦门高新区管委会 林芸;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迈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杨伟清邋于雷;长春高新区:软件产业带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杨文利;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刘志奇;建设一批创新集群[N];经济日报;2007年
6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教授 辜胜阻;六大对策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志新;民企创新勇立潮头[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姜辉 钟林钧 本报记者 丁秀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N];科技日报;2013年
9 王国春 徐国志 本报记者 刘湘竹;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打造创造力产业创新集群[N];大连日报;2013年
10 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N];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山;产品创新平台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3 林秀玉;创新集群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晶晶;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余泽民;创新集群模式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刘馨然;创新集群中政府的组织过程及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羽飞;创新集群主体创新协同收益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彭子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环境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8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06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