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城市客运结构优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方法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开发研究;2009年03期
2 刘贤腾;潘海啸;;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的措施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3 李娅莉;朱晓海;;客运通道运输方式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年07期
4 杨明;谢辉;;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林震,杨浩;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模型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6 沈未,陆化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与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1期
7 陆化普,王建伟,张鹏;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先东;多方式客运通道结构演变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佩吟;高成男;;基于旅游发展考虑的绿色城市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7年03期
2 慈玉生;赵家发;吴丽娜;;基于Lotka-Volterra的城市客运走廊机动化交通方式竞争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年03期
3 刘美银;王建伟;;考虑城市客运结构优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年03期
4 孙健;张颖;薛睿;张毅;;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形成机理——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5期
5 裴玉龙;巴俊颍;;城市交通结构演变关键影响因素筛选[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7年01期
6 唐秋生;汪勇;聂化东;;基于“灰色L-V”模型的综合交通竞合体系预判[J];公路工程;2017年01期
7 郭洪旭;黄莹;赵黛青;肖荣波;;中国典型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03期
8 许伦辉;王晴;朱群强;吴峗;;基于碳足迹的城市客运交通优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9 徐建平;林晓言;;中国城市客运交通生态足迹测算——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5年09期
10 宋成举;张亚平;;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城市交通结构演化建模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多中心大都市区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程龙;大城市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及改善对策评估[D];东南大学;2016年
3 夏晓敬;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露萍;小汽车通勤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张娅薇;低碳出行导向的城市空间模式[D];武汉大学;2013年
6 赵丹;综合交通信息下通勤出行链重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孙鹏;特大城市对外客运通道系统配置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周伟;城市动态路况信息下交通行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吴文静;基于时空约束的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明君;基于混合交通流的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车头时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贤腾;沈青;朱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以南京为例[J];城市规划;2009年01期
2 潘海啸;汤婛;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3 潘海啸;;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交通;2008年04期
4 吕慎;田锋;李旭宏;;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5 窦慧娟;李新乐;;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交通方式优选中的应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杨明;谢辉;;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颜月霞;王花兰;;基于偏差最大化和信息熵定量比较多种城市交通方式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赵刚;;江苏沿江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水运工程;2006年08期
9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2期
10 何宁,兰荣,赵倩瑜;公共交通——可持续交通的支柱[J];城市交通;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邵俊杰;货物运输通道的演变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铱莹;基于场论的运输通道聚散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璐;高速客运网络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孙全欣;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黄承锋;运输通道合理运行及经济聚集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董;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成立[J];中国投资;2000年08期
2 钟治国;传输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水运管理;2003年11期
3 徐蔷薇;袁振洲;张宇石;;城市轨道交通通勤乘客心理及运营对策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12期
4 杨天薇;;对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方式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年06期
5 安小t,
本文编号:2492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49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