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轨道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及区域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5:27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它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交通工具直接使用者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带动产业发展而衍生的直接或间接效应。随着轨道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轨道交通运输技术持续进步和运输规模不断扩张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衍生的对人或物的位移需求是轨道交通运输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同样需要资金、技术及资源等作为支撑。因此,在重视轨道交通发展的同时,需要合理平衡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铁路发展相关的经济学文献侧重点各异,但多数研究对铁路建设有助于经济发展的观点持肯定态度;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效益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证实,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出行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关于经济发展对于轨道交通发展影响以及经济发展与轨道交通相互作用的研究比较欠缺,基于此,本论文展开如下研究:(1)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别测度我国轨道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演化特征,运用VEC模型分析发现轨道交通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基于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建立PVAR模型,以2007-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轨道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及区域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从全国看,我国传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呈依赖自身发展的惯性现象,传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程度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对传统铁路有正向影响,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影响为负;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大于经济发展对轨道交通的影响程度。2)从三大地区看,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有一定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传统铁路的影响显著,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传统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东部地区无论是传统铁路对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0.4%),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0.5%)都是三大区域中最小的,中部地区传统铁路对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最大(4.5%),西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的解释能力最大(10.2%);经济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和传统铁路的解释力度都非常小,最大的解释能力仅1.1%,最小的解释能力为0.4%,说明轨道交通发展有很强的自相关性。
【图文】:

水平图,经济发展水平


图 3.3 2007 年轨道交通发展水平 图 3.4 2012 年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图 3.5 2017 年轨道交通发展水平 图 3.6 2007 年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图,经济发展水平


图 3.3 2007 年轨道交通发展水平 图 3.4 2012 年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图 3.5 2017 年轨道交通发展水平 图 3.6 2007 年经济发展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72;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更生;;科技录像为群众架起“致富桥”[J];浙江电化教育;1994年03期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新重庆;2008年10期

3 冷崇总;;关于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2008年03期

4 李永军;;新常态更需新思维[J];中国有色建设;2014年03期

5 焦君安;;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苗苗;;浅议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2年02期

7 王雪莹;;中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新时代职业教育;2018年03期

8 耿烽;;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J];现代焊接;2013年12期

9 ;重庆旅游要在经济发展低谷中逆势而上[J];决策导刊;2009年03期

10 ;万州区——经济发展提档提速[J];新重庆;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民营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A];和谐·文明·发展·进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5年

2 熊必俊;;发展健康产业 促进健康长寿和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A];2009中国老年保健暨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9年

3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陈继平;潘丽珍;庞森;;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5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6 陆群;周洁;欧坚;;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7 周轶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征;;充分重视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9 任保平;;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转型及其创新支持[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广州市海珠区课题组;张月恒;;城市街道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A];经济科技研究论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洁;贵州推三项金融新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3年

2 党贺喜;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N];郑州日报;2006年

3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安宏 实习生 孔松林;聚焦重点难点 补齐短板弱项 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N];铜仁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黄景莲;从统计数字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9年

5 记者 储义;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N];九江日报;2019年

6 记者 赵泰州;深刻把握我市经济发展的“形”与“势”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N];丽水日报;2020年

7 记者 王尚华;持续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综合实力新提高[N];闽西日报;2019年

8 山东省莒南县委书记 张佃虎;关于新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20年

9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白彦锋;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季节规律分析疫情的全年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帅;为民营经济发展助力护航[N];日照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甘;精英形成、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D];武汉大学;2013年

2 陈伟平;基于博弈视角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侯鹏;习近平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8 吴丽燕;澳门经济发展及其供需平衡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黄建宏;经济发展与利率的决定:一个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楚楚;我国共享经济发展中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崔佳楠;河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9年

3 江云;晋升压力、官员个人特征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于晓;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路径选择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5 叶数红;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9年

6 赵婷;斯里兰卡贫困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7 徐伟强;新常态下嘉兴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吕丹;轨道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及区域差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9 童鹏;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

10 王文柳;云南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8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18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