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7:40

  本文关键词: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理苍山地质公园 旅游地质资源 规划 保护


【摘要】:中国的地质公园从2000年面世以来,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迄今已有世界地质公园31处,国家地质公园240处,一个类型多样,分布遍及全国的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立。大理苍山地质公园于2014年9月23日“申世”成功,大大提高了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的国内外影响力,综合保护管理与全面开发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迫在眉睫,在大理苍山地质公园7个景区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是石门关景区,该景区位于苍山西坡漾濞县境内,根据《旅游资源分类、凋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经过实地考察,石门关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涵盖8大主类,20个亚类,34个基本类型。本文介绍了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的概况,详细总结了石门关景区的10种旅游地质资源,即重要的地质剖面、大理岩、仙人洞、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大理冰川遗迹、峡谷、温泉、崩塌遗迹、古崖画等。目前石门关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旅游功能分区模糊,主体功能不突出;2.缺乏营销力度,市场知名度较低;3.社区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有限;4.景区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游览道路系统;5.资源开发难度大;6.知名度不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7.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不足;8.其它景区形成的屏蔽效应;9.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针对上述石门关景区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游路系统、基础设施、游览服务设施、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市场吸引力、社区参与、周边联动等12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从保护旅游地质资源的角度提出了石门关景区分区保护的原则制作了分区保护图,明确了保护对象。
【关键词】:大理苍山地质公园 旅游地质资源 规划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课题的选择10-13
  • 1.2 地质公园研究现状及旅游地质资源分类13-23
  • 1.2.1 地质公园发展及研究现状13-18
  • 1.2.2 旅游地质资源分类18-23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3
  • 1.4 研究技术路线23-25
  • 1.5 创新点25-26
  • 第二章 大理苍山地质公园概况26-42
  • 2.1 历史沿革26-28
  • 2.2 自然地理概况28-29
  • 2.2.1 位置与面积28-29
  • 2.2.2 气候与水文29
  • 2.2.3 土壤29
  • 2.3 地质地貌29-34
  • 2.3.1 岩石与地层31-33
  • 2.3.2 地质演化33-34
  • 2.4 生物生态特征34-38
  • 2.4.1 苍山动物34-35
  • 2.4.2 苍山植物35-38
  • 2.5 自然景观38-41
  • 2.6 社会人文41-42
  • 2.6.1 交通41
  • 2.6.2 社区人口41
  • 2.6.3 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41
  • 2.6.4 产业经济41-42
  • 第三章 大理苍山地质公园石门关景区概况42-53
  • 3.1 历史沿革42
  • 3.2 自然地理概况42-44
  • 3.2.1 位置与面积42-43
  • 3.2.2 气候与水文43-44
  • 3.2.3 土壤44
  • 3.3 地质地貌44-48
  • 3.3.1 岩石与地层46-47
  • 3.3.2. 地貌类型47-48
  • 3.4 生物生态特征48-49
  • 3.5 石门关景区社会人文49-53
  • 3.5.1 交通49-50
  • 3.5.2 石门关景区的人口分布50
  • 3.5.3 石门关景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存50-51
  • 3.5.4 石门关景区的产业经济51-53
  • 第四章 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53-73
  • 4.1 石门关景区旅游资源53-56
  • 4.2 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56-62
  • 4.3 石门关旅游资源及主要景点62-73
  • 第五章 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73-89
  • 5.1 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现状73-74
  • 5.2 石门关景区主要存在的问题74-76
  • 5.3 石门关景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76-86
  • 5.3.1 游路系统建设76-81
  • 5.3.2 基础设施81
  • 5.3.3 游览服务设施81-82
  • 5.3.4 旅游安全82
  • 5.3.5 卫生82-83
  • 5.3.6 通讯服务83-84
  • 5.3.7 旅游购物84
  • 5.3.8 经营管理84-85
  • 5.3.9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85
  • 5.3.10 市场吸引力85-86
  • 5.3.11 社区参与86
  • 5.3.12 周边联动86
  • 5.4 保护管理措施86-89
  • 结语89-90
  • 致谢90-92
  • 参考文献92-95
  • 附录95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地质公园又添33家黄山等列入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广西地质;2002年02期

2 ;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国土资源通讯;2002年01期

3 袁可林 ,郑红媛;我国地质公园家族又绽新花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4 卢地矿;豫西深山有奇景 请到河南卢氏来——河南狮子评地质公园剪影[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5 狄调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始接受国家“体检”[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6 焦国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验收[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7 ;2002年已揭碑开园的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07期

8 刘家仁;地质公园及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9 刘家仁;我国公布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贵州四个公园榜上有名[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10 王鑫,邓霭松;从世界遗产到地质公园[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岩;;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展陈大纲(第二稿)[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逊;任景明;;地质公园的地球科学基础和生态学意义[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志刚;;地质公园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浦庆余;;地质公园——意义和作用[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5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伏庆是;刘钟伟;;附录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巡礼[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晶;张燕如;;规划建设是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根本[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同德;;略论地质公园规划内容与编制程序[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宁华;黄东如;王和平;;浅谈象山地质公园的申报[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春生;;第三章 广东省的地质公园与人文风貌[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星;黄山——首列世界地质公园 先有三顶全球桂冠[N];安徽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玉平;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授匾[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陈静;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艾子;让地质公园“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记者 夏s,

本文编号:1135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35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