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的赣州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本文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的赣州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摘要】:《雅典宪章》提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现代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已逐步进入"休闲时代",人们对游憩空间的需求越发迫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扩张"转向"内涵增长",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抓手,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本文以赣州为例,分析其游憩空间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布局模式,详细阐述赣州在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堪舆文化等地域文化影响下游憩空间的打造策略,为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都市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办;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0引言游憩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在1933年《雅典宪章》就明确提出了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著名学者格雷厄姆·莫利托认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城市,经济发展已在转型,进入了休闲经济时代,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得以形成[1]。在我国的北京、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学;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2 王晶;;历史文化街区游憩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昆明市文化巷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吴必虎,董莉娜,唐子颖;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顺通;郭风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游憩空间分类编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2 李志强;秦华;刘冲;;基于GIS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以重庆市秀山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3 张立生;;城市RBD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刘菲;白贺玲;;城市中心商业区休闲消费实证分析——以北京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胡浩;;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扩展影响的研究述评——兼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借鉴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王琪延;刘丹;;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民的休闲生活[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张晓霞;魏秀芳;;滨州市的休闲经济[J];才智;2008年03期
8 张洪;;消费文化趋势下的图书出版&阅读[J];出版广角;2008年11期
9 秦学;;基于市民休闲生活需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4期
10 吴承忠;;西方休闲经济萌芽阶段的发展历程[J];城市问题;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娇;;城市休闲经济的理论基础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琳yN;;游憩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卫华;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瑛;基于旅游者行为的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锦如;福建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殷小林;重庆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名虎;长沙市城郊游憩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朝阳;园林夜间游憩活动设施空间设计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朱晓东;河南省旅游业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刘秀峰;我国网络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祺;山西省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学,陈晓艳;我国东西部城市旅游的差异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2 冯维波;;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杨新军;霍云霈;;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4 黄羊山;游憩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辛塞波;城市景观设计对游憩需求的发掘[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吴松;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云南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周菁;王倚天;;中小城镇居民游憩空间体系研究——以菏泽市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陶伟,戴光全,吴霞;“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9 秦学;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10 闫红霞;;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胜;;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和设计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4期
2 戴卓;;轨道交通时代重庆都市游憩空间格局研究[J];市场论坛;2013年06期
3 秦学;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4 闫红霞;;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年05期
5 冯维波;;中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进展——基于有关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6 闫红霞;;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1期
7 周菁;王倚天;;中小城镇居民游憩空间体系研究——以菏泽市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冯维波;蒲采云;;面对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空间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5期
9 冯维波;龙彬;张述林;;基于游憩者感知的重庆都市区游憩空间品质评价[J];人文地理;2009年06期
10 王润;刘家明;陈田;田大江;;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维波;;浅谈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文化机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昕;;城乡融合视角下环滇池游憩空间系统的构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3 张驰;谢水木;王晓青;;城市儿童游憩空间规划布局研究——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4 王s
本文编号:1204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20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