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东部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2 13:39

  本文关键词:东部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入境旅游 差异 时空演变 苏州市


【摘要】: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了苏州市2000—2011年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1年苏州市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总体差异大,差异呈扩大趋势;苏州市中南部旅游区存在一支独大现象,"马太效应"显著。基于此,分析了苏州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缩小苏州市地区差异,促进地区旅游业协调发展展开了讨论。
[Abstract]:Taking S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Theil index were used. The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so on have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in Suzhou from 2000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bound tourism in Suzhou developed rapidly from 2000 to 2011. However, the overall difference is large and the difference tends to expand. There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tourist areas of Suzhou, and the "Matthew effect" is significant. Based on thi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in Suzhou are analyzed,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uzhou are reduced. The promo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has been discusse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编号:10YJA790243)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目的地城市的供给响应——东西部典型旅游城市的对比分析”(编号:2012CXB006)
【分类号】:F592.7;F224
【正文快照】: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辐射和关联带动作用,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缩小国际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有效手段[1]。经过30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在苏州市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苏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基础设施、地理区位和社会经济基础等条件的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2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3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4 王凯;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5 王莹;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研究与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6 孙根年;杨忍;姚宏;;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7期

7 张艳平;吴殿廷;岳晓燕;;我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空间差异浅析[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8 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汪德根;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1年S1期

10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章尚正;余佳;;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提升——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春莲;;浅谈合肥市滨湖新城旅游规划[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4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5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6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7 何调霞;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新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9 宋佩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10 祝晔;黄震方;;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循环经济与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徐速;;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合作与发展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马丽卿;;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张巨才;;基于品牌定位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河北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相林;李俊民;;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8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汤全明;温丽娟;张建新;;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初探——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勇;;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路径及模式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怀c,

本文编号:1414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14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