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出处:《南昌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生态旅游一直以来都倍受游客青睐,平均每年保持着20%—25%的增长率,在被视为当前和未来旅游发展主题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各地区旅游业增长乃至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增长点。资溪县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87.2%,居我国中部500县之首,享有“华夏翡翠、人类绿洲”和“天然氧吧”的美誉。森林、高山、溪涧、河流、瀑布、泉点、深潭共同构筑了资溪县优美的生态环境,旅游特色较明显,资源实体综合度较高,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当前,资溪县的生态旅游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政府职能错位与缺失、旅游发展中的社会冲突、旅游可持续发展受阻等等,因此,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理念来研究和指导资溪县的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从分析资溪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现有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提出了加快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对策建议和公共管理对策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理论基础;第三章是资溪县县情及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第四章是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五章是国内外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第六章是加快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公共管理对策建议;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 通过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资溪县区位条件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资溪县应实施政府主导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要在尊重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的作用,来实现资溪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文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公共管理对策建议:一是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政府职能定位应着重于实现宏观调控、完善行业管理和约束机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资溪县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要重视生态旅游的各利益相关者,采取各利益主体协作融合的发展模式;三是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通过制度激励、经济激励和文化激励等手段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Abstract]:The eco - tourism has always been favored by tourists ,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20 - 25 % ,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power and growth point of tourism growth and the whole economic growth in various regions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co - tourism in Zixi County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eco - tourism in Zixi County ,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 - tourism in Zixi County . Chapter Three is the development of eco - tourism in Zixi County .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 this paper holds that Zixi County has good regional condition and rich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s good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ecotourism . In Zixi County ,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government - le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 In order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 - tourism in Zixi County ,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government - leading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centive ,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cultural incentives , and focu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炜;刘敏;石星堂;;负氧离子与地区生态旅游[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4期
2 李锡明;沈建华;黄振根;;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态旅游强县——江西省资溪县着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J];老区建设;2010年15期
3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简介[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4 李树;生态旅游消费: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消费亮点[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02期
5 王琦;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6 廖佰翠,李旭东;关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年03期
7 王咏,陆林,王飞;生态旅游市场培育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1期
8 葛安新 ,杨瑞峰;关于生态旅游实践的反思[J];陕西林业;2004年06期
9 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吴伟光,沈月琴,郑旭理,张翠芳;生态旅游: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以临安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成波;刘娜;张斌;毛长义;黄正文;艾南山;;康定木雅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探索[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孙平;;生态旅游的思考[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洪波;;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探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吴忠宏;洪常明;;澎湖群岛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田一丁;;警惕“生态旅游”的反生态取向[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郑洲;;生态旅游: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宋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权佳;李洪远;;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章家恩;;关于生态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耿金山;王新颖;戈万鹏;;“京北第一草原”生态旅游刍议[A];“科技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小进;资溪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强县[N];抚州日报;2007年
2 陈光平 余进;资溪今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N];抚州日报;2010年
3 魏建新;奋力打造生态旅游强县[N];江西日报;2009年
4 卢而康;资溪三措并举建设生态新村[N];抚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柳绍斌;石塘“腾笼换鸟”构建生态旅游卫星镇[N];丽水日报;2008年
6 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黄翠萍;省内游成主角 生态游受热捧[N];南方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丹;贵阳打出生态旅游“组合拳”[N];贵阳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大壮;展示渔猎神韵 诠释生态旅游[N];吉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陶健 本报通讯员 杜烨;崇明生态旅游攻坚三大难题[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徐维欣 实习生 叶松亭;新玉树将打造“高原生态旅游”[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4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7 韦新良;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跃军;丽江古城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邓鑫;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小丽;生态旅游餐饮设计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高文化;古丈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周e呍,
本文编号:1423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2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