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贫困地区景中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石林村的调查
本文关键词:湖北民族贫困地区景中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石林村的调查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湖北民族贫困地区 景中村 旅游开发模式 企业股份合作制 社区参与
【摘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景区旅游发展必须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案例社区典型的景中村石林村,采用以公司承包主导经营的旅游开发模式,虽然对社区居民的收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与景区经营机构的矛盾日益尖锐。为维护石林村社区居民的利益,推动石林景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引入新的制度设计,即企业股份合作制模式。它应是石林景区旅游健康发展和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良好路径选择。
[Abstract]: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overty - stricken areas of ethnic minoriti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 In the typical view of the case community , village ShiLin Village ,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villagers and the scenic spot operation institut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cute in the typical view of the case community .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of the villag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one Forest Scenic Spot ,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a new system design , namely , the joint stock - stock cooperation mode . It should be a good path choice for the tourism health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报告”(11JBGP015)
【分类号】:F592.7;F327
【正文快照】: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在1997年6月联合制定并颁发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积极倡导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要把居民作为关怀的对象,并把目的地居民的参与作为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2 罗必良,潘光辉,吴剑辉,广新力;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面临创新——基于“龙岗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孙九霞;保继刚;;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旅游学刊;2006年07期
4 石璇;李文军;王燕;朱忠福;;保障保护地内居民受益的自然资源经营方式——以九寨沟股份制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03期
5 刘俊;楼枫烨;;旅游开发背景下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例[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6 翁时秀;彭华;;权力关系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7 刘旺;吴雪;;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洁,杨桂华;影响生态旅游景区社区居民心理承载力的因素探析——以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思想战线;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云;李静;马春阳;;前南峪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0年04期
2 廖军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困境及治理路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丁龙庆;;从形式化到制度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进程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向延平;;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对民族文化影响的模糊分析——基于两头羊、老洞和德夯三苗寨的个案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谢东莉;;海南黎族国内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方世敏;陈攀;曹红春;;免费开放背景下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湖南花明楼、韶山景区的实地调研报告[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7 叶俊;;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问题及三维体系的构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海燕;;关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9 陈佳娜;李伟;;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10 耿娟娟;;旅游纪念品发展模式的构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王洋;;国内遗产旅游研究22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动态[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俊;楼枫烨;;国际旅游岛开发背景下海南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周丽君;杨丽佳;;向海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感知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6 陈才;赵广儒;;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机制与效益分析——海南田心村与龙鳞村之个案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邓阿岚;李庆雷;郭喜梅;;民族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障碍及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旅游地为对象[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郭喜梅;李伟;;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度增权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浩;;以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旅游业发展路径探析[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社区方法[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霞;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6 王萍;渔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李进兵;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企业自愿环境行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凡;基于生态化的乡村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席文;福建土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哲;云南藏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能力建设途径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4 侯楠楠;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原思敏;集中连片贫困区旅游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李琳;云南纳帕海旅游社区参与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渭;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晓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额尔敦;内蒙古牧区社区及社区旅游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纬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兼与黎洁老师商榷[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罗必良,潘光辉,吴剑辉,广新力;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面临创新——基于“龙岗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刘明;旅游地周边乡村社区的功能与结构更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崔凤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J];经济地理;1995年01期
5 杨桂红;试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以碧塔海旅游景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11期
6 符太浩;陈光跃;;试论民族旅游的行业特征及其社会价值[J];旅游科学;2002年03期
7 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年03期
8 唐晓云,赵黎明;社区旅游资源产权困境及其改善[J];旅游科学;2005年04期
9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年03期
10 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华;董恒年;;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夏晴;;社区参与式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以漓江东岸旅游新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36期
3 李Pr;海米提·依米提;李晓东;;基于社区参与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罗琳;;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模式个案研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五龙寨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贺剑武;;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6 胡莽,贺超;试论社区参与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作用[J];防护林科技;2000年03期
7 隋春花;红三角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罗永常;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村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理论透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邱小燕;赖双奇;;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看红色旅游的社区参与[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创新研究——以海南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韩炜;;国内外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臧雷振;;社区参与实践——比较的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李悦铮;杨新宇;黄丹;;群岛旅游开发的吉美模式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吴宏姣;;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区参与问题与对策建议[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叶南客;;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7 李黎明;王惠;;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意识与行为双重视角下的实证研究[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孙诗靓;马波;;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本问题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9 ;社区参与和社区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的中西对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化义 刘春荣;后旗强化街居党建构建和谐社区[N];通辽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徐海新邋方芳 记者 高家宽;高桥社区新居民尽享城市舒适生活[N];嘉兴日报;2007年
3 王龙玉;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N];金华日报;2008年
4 许娓;社区参与和公民意识[N];中国社会报;2001年
5 徐勇;孟伟;强化激励机制 促进社区参与[N];中国社会报;2002年
6 河池学院 李广义邋覃勇荣;促进社区参与环境保护[N];广西日报;2007年
7 张平;社区参与 市民巡防 舆论监督[N];房地产时报;2004年
8 段永红 本报记者 吴宏;国家工商总局肯定六盘水“打传”经验[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9 饶洁;将历时3个月 近百社区参与[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赵铮;推进社区参与长路向前大道通途[N];中国社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顾沈兵;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天翼;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王剑敏;市民社会视角下苏南城市社区政治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梅;社区政治及其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佳;向海蒙古族乡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艳;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3 王昌燕;吐鲁番葡萄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黄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武魏巍;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王敏娴;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陈振华;利益、认同与制度供给: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郑飞;公共空间与城市社区发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7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2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