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间的博弈——大足宝顶山摩崖石窟中的题材冲突
本文关键词: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间的博弈——大足宝顶山摩崖石窟中的题材冲突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足石刻为当下宗教、民俗、美术研究之热点。本文从大足宝顶山石窟《父母恩重经变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与《柳本尊行化图》在题材上的矛盾入手分析。作为柳本尊信仰道场,宝顶山造像与密教渊源颇深。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阐述密教在四川地区传播过程中对当地民间尤其是柳本尊信仰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对儒学孝亲观念的冲击;同时,从共时性的角度,阐述宋代官方所提倡孝亲观念及由此带来的对民间信仰的抑制态度,力图建构宝顶山石窟修建时的文化、政治、宗教语境,进而解释两种在题材上彼此冲突的造像能够和谐共处的原因。
[Abstract]:Dazu stone carving is a hot spot in the research of religion, folklore and fine ar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reat convenience Buddha and Liu Benzun in the subject matter is analyzed. As the Daoist Center of Liu Benzun's faith. From the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Buddhism on the local folk, especially Liu Benzun's belief, and the impact on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in Confucianism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At the same time, from a syn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Song government advocated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and the resulting suppression of folk beliefs, trying to build Baoding Mountain Grottoes when the cultural, political, religious context. And then explain why the two kinds of images can coexist harmoniously with each other on the subject matter.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
【基金】: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民间美术视域下大足石刻与美术教育互动关系研究”(SWU120932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33;K879.2
【正文快照】: 大足宝顶山摩崖石窟以造像题材上的杂糅著称,在笔者看来其中某些题材甚至相互冲突。如第15号《父母恩重经变图》、第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所绘之怀胎、临产、生子忘忧、咽苦吐甜、洗濯、哺乳等家庭日常生活内容及凿刻之“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大孝释迦佛亲担父棺”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阳兴;;中晚唐时期四川地区的密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汤城;;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黄珂;苏仕林;;广西田林传统食品八渡笋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6 董军;何礼平;;“禅宗五山”山水环境的文化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7 栾成显;;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雪莲;;观海齐量 离世高游——班彪《览海赋》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王莉;;《世说新语》中的自我标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曹萍;;“一时文宗”袁彦伯——论袁宏的文才和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爱宾;;钱弘O觥⒑捍芙逃氡嬗∷鞑糩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张德建;;明代隐逸思想的变迁[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9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10 霍旭初;赵莉;;克孜尔石窟出土“陶祖”初步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宏涛;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6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香梅;汉代察举人才地域分布探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贝维静;滇桂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多样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严耀中;试论唐五代的密教与社会生活[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2 马林涛;唐代民间社会的文身习俗[J];民俗研究;2002年01期
3 赵长松;三台东山摩崖遗存是唐代密宗道场[J];四川文物;1998年03期
4 魏崴;古代四川地区密宗造像的发展及成因[J];四川文物;2002年04期
5 陈明光;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十炼图”由来及年代探索[J];四川文物;1996年01期
6 邢军;;广元千佛崖初唐密教造像析[J];文物;1990年06期
7 王家yP;柳本尊与密教[J];宗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崇新;试论广元、巴中两地石窟造像的关系——兼论巴中与敦煌之间的古代交通[J];四川文物;2004年04期
2 郭太松;;鹤壁发现宋代石窟造像[J];中原文物;1989年02期
3 钟磊;;西湖石窟造像考[J];新美术;2011年01期
4 彭金章;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观音经变[J];敦煌研究;1994年02期
5 佘苏生;甘泉县古佛寺石窟造像介绍[J];文博;1994年04期
6 庄明军;;山东青州发现北魏彩绘造像[J];文物;1996年05期
7 丁丙;剑川石钟山石窟造像缘起蠡测[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6期
8 金立敏;;闽地寺观壁画研究[J];艺术探索;2008年01期
9 沈刚;;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邵磊;蒋晓春;;太蓬山石窟部分造像题材浅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施诚一;;平靖胜宝新考[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2 陈炎正;;台湾三峡清水祖师庙的艺术建构[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3 李翎;;从鬼子母图像的流变看佛教的东传——以龟兹地区为中心[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史宏蕾;;晋南稷王文化田野考察研究与新绛稷益庙壁画图像文化探索[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保胜;;敦煌梵文沙符新考(提要)[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郑红莉;;陕北汉画像石所见“鸡首人身”“牛首人身”图像辨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姜怀英;;我国石窟保护中的几个问题[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8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小棣;沈e,
本文编号:1433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3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