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窑的前世今生——写在第四届湖北省现代陶艺展之后
本文关键词: 马口窑 后马口窑 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陶艺 转化 出处:《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湖北马口窑是长江中游地区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为悠久,尚有大量存物的古民窑,马口窑陶器的造型、纹饰、风格及制作工艺带有突出的中原特征,体现了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对湖北现当代陶艺的创作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2012年12月举办的第四届湖北省现代陶艺展的策展主题即要求参展作品须借鉴马口窑传统文化因素,展现"继承与创新"的创作方法,以现代陶艺语言来体现"古为今用"的理念,彰显传统陶艺的当代价值。近年来湖北陶艺界出现的"后马口窑"艺术现象,对几近消逝的非物质遗产——马口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重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研究的价值。
[Abstract]:Hubei tin kiln is in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ggest influence, the longest duratio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kilns deposit, tin pottery kiln design, decoration, styl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characteristics prominent, embodies the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has great inspiration in December.2012 held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modern the ceramic art exhibition in Hubei Province,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contemporary Hubei pottery exhibition is the exhibition of works must learn from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by kiln, show the "creation method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o modern ceramic art language to reflect the "old" concept, highlight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ceramic pottery industry in Hubei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of the "horse mouth kiln" art phenomen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major disappear intangible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rebirth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ergy-saving valu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527
【正文快照】: 一、马口窑文化的渊源及地区分布陶器文明作为远古文明最庞大、最完善的艺术成果,成为我国最早的审美意识觉醒的实物创作,开始二次深加工艺术创作活动,为先民日常生活和丧葬礼俗提供了客观条件,附有时代文明的烙印。随着陶制文物的出土,为研究陶器文明提供了可靠的根源。马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川乌龟山西周遗址试掘简报[J];江汉考古;1997年02期
2 李文杰;;试论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J];考古;1979年02期
3 张远栋;;湖北汉川严家山发现西晋墓葬[J];考古;1989年09期
4 娄宇;;对本土文化和当代观念的眷恋与表达——梁邦正陶艺作品述评[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熊卜发;;湖北省汉川县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1993年08期
6 杨永善;;论民间陶瓷的属性与特征[J];新美术;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忠;;荆楚地域民俗武风的历史寻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于薇;;淮汉政治区域的形成与淮河作为南北政治分界线的起源[J];古代文明;2010年01期
3 杨权喜;论西陵峡古代日用炊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劲;;屈家岭文化溯源辨[J];江汉考古;2010年04期
5 尹弘兵;;早期楚文化初析[J];江汉考古;2011年03期
6 高国兴;;文化学上的中华上古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7 冯汉江,陈中林;赤壁之战古战场新考——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在汉川[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曾凡;;关于“陶匏壶”问题[J];考古;1990年09期
9 朱乃诚;;屈家岭下层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屈家岭文化的来源[J];考古;1993年08期
10 沈强华;;油子岭一期遗存试析[J];考古;199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小军;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家忠;荆楚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5 王红;明清两湖平原水事纠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沙玲;安徽泾县陶窑村传统制陶工艺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刘雪红;论夏商时期河洛集团与苗蛮集团的文化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李天亮;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周君闲;晚清留学毕业生奖励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彬森;颖河中上游龙山晚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明杰;城市群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整合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希竹;清代湖北省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76年03期
2 ;四川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记略[J];文物;196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昱伶;;民间陶瓷的现实意义[J];中国陶瓷;2007年03期
2 黄美尧;;现代陶艺初探[J];陶瓷研究;1988年02期
3 晓霞;;石可、石盾父子的陶艺精品[J];走向世界;1995年04期
4 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漫谈[J];装饰;1999年05期
5 袁艺;进入后现代陶艺[J];雕塑;2000年01期
6 吴立君;浅析现代陶艺的神秘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程耀;试论现代陶艺的设计意念[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林冰;对中国现代陶艺本土理念的再认识[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2期
9 秦锡麟,张婧婧;现代陶艺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及个性[J];陶瓷学报;2005年01期
10 吴忠;商亚敏;;浅议现代陶艺欣赏[J];美与时代;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运;;现代陶艺装饰中的形式美法则[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宁钢;;现代陶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雪玲;;论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契合[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幸;;延伸与突破——论构成主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阿岚;;浅谈制作性肌理在陶艺作品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6 程红璞;徐玉玲;;开拓生活陶艺的现实意义[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景辉;施琪;;浅论现代陶艺的造型特征[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菊芳;姚棋;;釉色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与表现[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9 郝建英;唐巧虬;;从绞胎陶艺看当代“和文化”[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饶晶;王娟;饶媛媛;;欧、美、日、中近代陶瓷设计发展之比较[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明;关注现代陶艺[N];北京日报;2001年
2 吴忠;现代陶艺再生之浅见[N];美术报;2004年
3 记者 张舒涵;到市博欣赏现代陶艺[N];昆明日报;2008年
4 鲍峰淮南市寿州窑陶瓷研究所;论现代陶艺的继承与创新[N];安徽经济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慧;“泥”与“火”的艺术[N];郴州日报;2009年
6 白明;现代陶艺走出深闺[N];北京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现代陶艺让泥土“说话”[N];辽宁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孙美;“21世纪的现代陶艺是中国的!”[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9 卢缓;瓷塑:从依赖到“现代化”[N];中国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阳邋实习生 方娟;从果园中的博物馆走向现代陶艺之都[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W,
本文编号:144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4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