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地域特色的遗产地文化商业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1 23:06

  本文关键词: 遗产地 地域特色 商业化文化保护 体验设计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遗产地平遥古城商业的实地调研与分析,总结归纳遗产地商业发展过程中有待改善的商业形态,在探讨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适宜的商业化开发对遗产地保护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为实现遗产地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协调发展,提出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遗产地文化商业旅游发展模式,并提炼出其需要坚持的"一个前提"、"两个保证"和"四个要素"的建构核心。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ncient city of Pingyao,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ercial for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sit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proper commercial development to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sites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ommercial tourism of heritage sit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 i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core of "one premise", "two guarantees" and "four elements" is extract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G122;F592.7
【正文快照】: 遗产地的保护包括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保护两个层面,目前遗产地的保护实践中多关注物质要素,忽视非物质要素。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指出,丽江古城“商业气氛和旅游气氛过于强烈,侵蚀了传统文化,随着旅游和现代文化的出现,传统建筑的形式、节庆、礼仪、语言、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2 徐红罡;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J];旅游科学;2005年03期

3 墨绍山;;历史城镇人口置换问题研究——基于云南丽江古城的再思考[J];经济地理;2013年11期

4 李磊;历史城镇商业发展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4年01期

5 曹东友;顾晓伟;;历史城镇发展的文化经济浅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07期

6 黄珏;张天新;山村高淑;;丽江古城旅游商业人口和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J];中国园林;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龚克;邓春凤;;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桂林大圩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李遥;;桐城六尺巷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论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的启示意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徐颖;;认同理念及其当代价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和平;薛威;;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王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商业化评价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村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柴所成;刘坦;;再现传统商业街空间的实例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7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8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马燕;;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美学意蕴[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10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延庆;河北历史文化名山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梦;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视角[J];财经科学;2001年04期

3 阮仪三,吴承照;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4 张松;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7期

5 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

本文编号:1452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52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