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2 23:53

  本文关键词: 稻城亚丁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模式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为了科学的、统一协调的建设规划自然景区,防止景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旅游服务设施与自然生态景观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未来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发模式和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以下有利于都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必须立足于川西南和整个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的大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 2.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拥有优越的基础条件。稻城亚丁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等,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充分发挥稻城亚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良好的环境条件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稻城亚丁的知名度,有利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但同时也必须而对生态环境脆弱、管理和服务水平低、缺少人才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3.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应采取综合开发的模式(观光度假模式、民俗文化风情体验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旅游宣传纪念模式)。合理处理好这四种模式的关系,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当地农民和工作人员实施以上旅游发展模式,促使以上四种模式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以创造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局而。
[Abstract]:In order to construct and plan the natural scenic spots scientifically and harmoniously,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oil erosion, vegetation destruction, and the disharmony between tourism service facilities and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an be prevente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by SWO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favor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1.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must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outhwest Sichuan and the whole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and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protected effectively. 2. The development of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has the superior basic condition, the Daocheng Aden has the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bundant ecotourism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ous location condition and the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s conduciv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goo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Daocheng Ade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popularity of Daocheng Aden, and benefit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must be fragil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is low, lack of talent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3. The development of Daocheng Aden Eco-tourism should adop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l (sightseeing and vacation mode, folk culture experience mod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model). Tourism publicity memorial model. Reasonable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models, under the policy support and system protection, planned, organized to guide local farmers and staff to implement the abov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To promote the above four models of healthy,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reat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improve the good bureau.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叙;郝国英;;人间仙境 稻城亚丁[J];走向世界;2009年05期

2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简介[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3 李树;生态旅游消费: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消费亮点[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02期

4 王琦;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廖佰翠,李旭东;关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年03期

6 王咏,陆林,王飞;生态旅游市场培育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1期

7 葛安新 ,杨瑞峰;关于生态旅游实践的反思[J];陕西林业;2004年06期

8 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吴伟光,沈月琴,郑旭理,张翠芳;生态旅游: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以临安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2期

10 ;绿野“仙”踪[J];环境;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成波;刘娜;张斌;毛长义;黄正文;艾南山;;康定木雅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探索[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孙平;;生态旅游的思考[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洪波;;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探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吴忠宏;洪常明;;澎湖群岛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田一丁;;警惕“生态旅游”的反生态取向[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郑洲;;生态旅游: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宋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权佳;李洪远;;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章家恩;;关于生态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耿金山;王新颖;戈万鹏;;“京北第一草原”生态旅游刍议[A];“科技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达娃·梅朵 通讯员 杜立新 王树华;牛栏江奏响生态旅游最强音[N];昆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斌 见习记者 巴鹤霖;西夏区生态旅游助农民增收[N];华兴时报;2010年

3 记者 柳绍斌;石塘“腾笼换鸟”构建生态旅游卫星镇[N];丽水日报;2008年

4 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黄翠萍;省内游成主角 生态游受热捧[N];南方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丹;贵阳打出生态旅游“组合拳”[N];贵阳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大壮;展示渔猎神韵 诠释生态旅游[N];吉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陶健 本报通讯员 杜烨;崇明生态旅游攻坚三大难题[N];解放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维欣 实习生 叶松亭;新玉树将打造“高原生态旅游”[N];文汇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凤忠;商南破解生态旅游难题[N];新农村商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孟宪丛 靳志霞;尚义县唱响风车生态旅游歌[N];张家口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存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效率与区域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8 韦新良;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碧源;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黄祖群;长白山地域生态旅游空间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跃军;丽江古城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邓鑫;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卢小丽;生态旅游餐饮设计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高文化;古丈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周e呍,

本文编号:1456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56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