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新疆吐鲁番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03 23:58

  本文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古墓群 胜金店墓地 阿斯塔那古墓群 绿洲农业 出处:《科学通报》2013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对古墓中出土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研究,结果揭示了吐鲁番地区绿洲农业的发展历史.对洋海古墓群中出土的馒头中淀粉粒的分析表明它由黍(Panicum miliaceum)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制作而成.考古学资料表明,吐鲁番地区晚青铜至早铁器时代的社会生活以游牧业为主,以农业和园艺业为辅,经汉代逐步发展过渡为唐代的以绿洲农业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坎儿井灌溉系统的兴建对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Abstract]:Few precipitation in Turpan? In dry climate, a large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have been preserved. The remains of food crops in these archaeological sites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to reveal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urpan. On behalf of Shengjindian Cemetery and Astana Tombs, the remains of plants unearthed in Turpan Museum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oasis agriculture in Turpan area. The analysis of starch grains in steamed bread unearthed from the ancient tombs of Yanghai shows that it is composed of Panicum miliaceum and highland barley (. Made by Hordeum vulgare var. coeleste. archaeological data show. The social life of the late Bronze to early Iron Age in Turpan was dominated by animal husbandry, supplemented by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Han Dynasty 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with oasis agri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in Tang Dynasty. The rise of Silk 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ale irrigation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urpan area.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吐鲁番博物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85)资助
【分类号】:K878;S-09
【正文快照】: 吐鲁番地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管辖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实为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即吐鲁番盆地.盆地周围的山体高耸,盆地内部受热快而散热慢,夏天阳光充足,气温很高,降水稀少,蒸发量是降雨量的百倍甚至是数百倍,由此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新,张伟,张凤华,张旺峰;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新疆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卿静,王艳云,王新年;新疆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冯兆昆;新疆绿洲农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J];新疆农业科技;1994年01期

4 罗成;绿洲农业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5年04期

5 杜芳,王秋才;荒漠绿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年S1期

6 高骐;张鹏;;用清洁生产的理念防治农业污染的初步探讨[J];新疆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7 张凤华,秦莉,赖先齐,潘旭东;沙漠增温效应特征及其对绿洲农业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4期

8 杨秀花;李豫新;;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J];经济与管理;2009年07期

9 许维诚;孙小妹;;张掖市绿洲农业的发展思路[J];甘肃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10 张凤华,赖先齐,吕新,刘建国,李鲁华,潘旭东;石河子地区的热量资源与绿洲农业 Ⅱ、准噶尔盆地沙漠沉积冷空气对石河子绿洲农业影响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时永杰;;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永川;曹艳;朱冰雨;葛洪燕;;吐鲁番市设施农业的气象灾害特征及应对措施[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3 张伟;张宏业;王秀红;;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新疆省伊宁县为例[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金凤;郭明;;南疆垦区绿洲生态农业环境建设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强;吐鲁番市保水剂试用成功[N];吐鲁番报(汉);2008年

2 记者 盛瑜 通讯员 殷淑琴;吐鲁番市农民持卡施肥更科学[N];吐鲁番报(汉);2009年

3 实习记者 盛瑜;农业技术土肥项目组取经南疆[N];吐鲁番报(汉);2008年

4 记者 杨峻发;吐鲁番市农业旱情严重[N];吐鲁番报(汉);2008年

5 王让会 张慧芝;3S技术与绿洲精细农业[N];中国测绘报;2001年

6 记者 王立命;节水农业突破八万亩[N];吐鲁番报(汉);2006年

7 艾劲松 黄智敏;不冷不热 五谷不得[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丁晓丽;吐鲁番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超八千万[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9 记者 杨峻发;测土配方项目进入汇总整理阶段[N];吐鲁番报(汉);2008年

10 记者 盛瑜;测土配方施肥进入磨土阶段[N];吐鲁番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凤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吐尔逊·艾山;渭—库绿洲盐渍化土壤与地下水特征时空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尹业彪;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亚兰;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的能值动态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沙塔尔·司马义;绿洲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丹丹;新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特征[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5 任云霞;基于RS/GIS的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远;干湿季节下基于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的绿洲土壤盐渍化评估与尺度效应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8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488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