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实践的新理念
本文选题:善行旅游 切入点:可持续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善行旅游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基因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与行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实践的一种新尝试。它的理念基础是以善知、善念、善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基因,核心精神是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实质是肩负道德责任的旅游,目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因素。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旅游经营者应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善行旅游理念的传播并付诸实践。
[Abstract]:Good tourism is a new concept and behavior of tourism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genes of oriental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 new attempt of the localization practice of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re spirit of the oriental culture gene represented by good deeds is to be kind to nature, to treat others, to be kind to oneself, and in essence, to travel with moral responsibility. The goal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and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good tourism, which is faced with many opportunities and needs to overcome some obstacl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tourism operators should perform their respective duties. Jointly promote the spread of the concept of good tourism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2YBB061)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531号)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3QXX001)
【分类号】:F590;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钰;;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游资规模的测算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2 李庆雷;杨敏;李秋艳;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从理论到实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余向洋;沙润;胡善风;;可持续旅游批评与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海滨;;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进展[J];旅游论坛;2011年06期
2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3 陈浩;郑嬗婷;储晓焱;;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讨——贵池霄坑村乡村旅游开发实证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迎涛;;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王佩良;;论湖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钟伟;冯学钢;孙晓东;;我国省际旅游业包容性增长的指标体系及聚类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3年01期
7 胡珑川;;循环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10期
8 周彬;;旅游循环经济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实现途径[J];统计与决策;2010年10期
9 龙朝晖;;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2期
10 钟伟;杨建朝;;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区域旅游业包容性增长测评研究——以30个省(市、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卢丽蓉;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红品;低碳理念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曹园园;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饭店营销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李秋艳;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敏;旅游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雅玲;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颜静;衡阳农村低碳旅游景区开发与设计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9 肖兰章;我国热钱流动的规模估算及其动因和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金星;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衡;周菁;李劭钊;;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热钱流入的途径、规模与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尹宇明,陶海波;热钱规模及其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3 朱东国,阎友兵,刘静江;略论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旅游[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尹宇明;倪克勤;李亚平;;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5期
5 张明;徐以升;;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J];当代亚太;2008年04期
6 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7 吴先华 ,胡汉辉;交通设施、金融深化、制度变迁及人力资本与FDI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8 天勤;;究竟有多少热钱?[J];国际融资;2008年09期
9 李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艳红,逯宝峰,石莹;中国循环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岚岚;;论城市旅游及其发展——对河南省新乡市城市旅游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2 王建治;孙丽;;生态旅游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08年01期
3 刘凤云;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4 张引;王秀峰;董景奎;;红色旅游与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06期
5 郭信艳;钟滨;;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5期
6 王鹏飞;傅桦;;可持续旅游开发与地域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陈海鹏;;“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与生态旅游——以山东省道教名山的生态旅游开发为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年01期
8 阳霞;文天光;;长沙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覃美绒;;论湘西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10 付超;王淑兰;;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昆明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新锋;;尚湖生态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冯维波;;对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易海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罗艳蓓;;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段世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视角[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8 李佰杰;;京郊生态旅游的问题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9 安所福;;玉溪抚仙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开宇;;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绿色设计之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孜异;挽救单店业绩 百胜本土化再出招[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刊记者 廖晓华;行走瑶里,追问“可持续发展”[N];江西日报;2006年
3 日本大学 中本强 博士;诚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记者 史延廷;自觉站在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前列[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凌管;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0年
6 王磊;山水相伴 和谐共生[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杨军;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新提升[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邹茂林;洋快餐本土化竞争加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9 ;让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N];安徽日报;2002年
10 刘良;寻求中资旅行社 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金泉;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胡海辉;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雪艳;喀纳斯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炜;欧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2 张建华;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进程及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任保平;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雪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D];苏州大学;2007年
5 贾开美;沂蒙山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6 刘权;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智慧;论乡村旅游发展及循环经济的指导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8 占婧;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广军;遗址旅游开发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雪琴;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9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6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