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济宁市 切入点:文化旅游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面对这样的趋势,作为拥有众 多文化旅游资源的济宁市,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 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新的机遇面前,可以抓住它,并使整个旅 游业迎头赶上,是这篇文章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文化 供求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组织等理论为依据,探讨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原则和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再进一步探讨 目前济宁文化旅游产业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运用SWOT模型对济宁文化旅 游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济宁市文化 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开发种类。最后笔者针对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战略到政策最后具体到方针上给出了自己的参考意见。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文化旅游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 学者关于文化旅游研究进展,明确了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深入分析了 文化旅游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主要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的坚实的理论基 础。第三章: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之上,探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则和模式。第四章:首先对济宁市旅游开发条件分析,然后对济宁市旅游资源分析,得 出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通过查阅统计文献以及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济 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现状,最后通过对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条件进SWOT 分析,指出了济宁市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具体进入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面,从微观方面,详细分析了济宁 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种类和重点开发项目,最后,对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模式进行深入探讨。第六章:在前五章的基础之上,汇总整体情况,提出了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的一些对策。从宏观方面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七章:结论及展望。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has a good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the face of such a trend, as the owner of the public. Jining, a multi-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how to make use of its own advantag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and promot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we can seize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make the whole tour. Catching up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the main problem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Jining'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further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Jining. The current Jining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its main problems, and then use the SWOT model to Jining cultural tourism.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Jining, and the culture in Jining. Finally, the author aims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of Jining.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1: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backgroun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ourism by collecting relevant data,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ourism. The main theories related to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Chapter 3: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eor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mode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Chapter 4th: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ning city, and then analyzes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Jining c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Jining city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referring to the statistical documen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Nanjing City is introduced into SWO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Jining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ning's cultural tourism. Chapter 5th: entering into the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in detail, and analyzing in detail Jining from the micro aspect. The types and key proj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city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Jining is discussed. Chapter 6th: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summarized the overall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Jining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The author gives his own suggestions from the macro aspect. Chapter 7th: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高儒;叶圣涛;杜帼睿;赵晋芝;林德坤;张少逸;;丰都鬼神文化旅游衰落的反思[J];热带地理;2007年05期
2 陈天培;;依托重庆文化资源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7年52期
3 张文军;弓弼;魏巍;;创意城市与文化旅游[J];商场现代化;2009年02期
4 朱文蔚;何解定;;试析永州特色产业的发展[J];网络财富;2009年04期
5 饶峻姝;饶峻妮;;大理文化旅游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体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9年05期
6 赵书虹;;滇越铁路文化旅游开发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9年18期
7 何恒光;;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J];消费导刊;2009年14期
8 李永玲;黄万鹏;李少立;;北海老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一)——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篇[J];考试周刊;2010年10期
9 李永玲;黄万鹏;李少立;;北海老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二)——开发构想篇[J];考试周刊;2010年11期
10 陈岩;;浅析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J];文化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强;;国际旅游岛视野中的海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2 徐虹;王京传;;京、津、冀区域文化旅游协作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协作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一叶;;贵州省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黔东南镇远县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镜清;陈凌;;开发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线路的构想[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国英;;关于“福建海洋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国成;;澳门的中国民间节庆与文化旅游[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伟;;关于发展工业遗产文化产业的几点设想[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攀升;;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战略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毛启明;;图书馆开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新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栗明;树立雄心壮志 破解发展难题 加快建设鞍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N];鞍山日报 ;2011年
2 刘东芳 陈方明;“金十字”撑起沾化文化旅游新格局[N];中华新闻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燕;开创宝鸡文化旅游新天地[N];宝鸡日报;2009年
4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旅游演出促河南文化旅游转型升级[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记者 彭红兵;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开幕[N];中卫日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李伟;整合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主导区建设[N];潮州日报;2009年
7 九三学社安庆市委会主委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 胡万宝;打造城区文化旅游长廊[N];安庆日报;2010年
8 徐侃 程皖生;安庆将建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N];安庆日报;2010年
9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旅游与创意地产中心 王松柏 衣玮;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构建“七要”(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黑龙江兴安文化旅游项目启动[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6 刘琴;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亮明;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特征与森林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8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永彪;禹州市钧瓷原料矿产资源及钧瓷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蕊;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龙媛媛;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田婷;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任兰存;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差异化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5 吴红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颜迪;文化旅游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雷;荆州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文喜;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英;南阳市重阳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10 王付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1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57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