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及传播媒介
本文选题:服饰文化 切入点:文化载体 出处:《丝绸》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界定服饰文化媒介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服饰文化媒介的特点,阐述服饰文化的功能,对服饰文化媒介的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其所具有的符号性,它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及传播媒介。服饰承载着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及审美文化方面的丰富内容,具有实用性、伦理性及民族性等文化特点。由于服饰文化媒介能够承载丰富的信息量,传播手段多样,传播的意义能够被多重解读,它可以达到形式直观、时空广泛、信息交流及时的传播效果。服饰媒介形成是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by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dress culture med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ess culture media, and expounds the function of dress cultur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dress culture media. The study holds that dress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because of its symbolic character,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communication medium of human culture. The rich contents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aesthetic culture hav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ity, ethics and nationality. Because the clothing cultural media can carry abundant information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cation can be interpreted in many ways. The formation of clothing media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historical,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学院;
【基金】: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CQ04)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X2011310)
【分类号】:G206;J5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艳红;;唐诗中的“罗衣”及其文化意蕴[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李娜;;中国古代服饰的媒介特征及传播属性[J];青年记者;2006年16期
4 张晓霞;有感于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J];丝绸;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卢晓晖;舒群;;中国艺术之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孙囡;;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路善全;阿Q与方鸿渐人物形象阐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詹晓燕;朱冀;;中国古代体育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6 余琳;;论礼质的起源形态及其内涵[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7 张琬麟;论“鸟兽跄跄”的舞蹈服饰效应[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肖东发;杨琳;杨屹东;;出版媒介的演变与社会文化的走向[J];编辑学刊;2006年03期
9 李明伟;;小鬼当家:电视传播与电视时代的社会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包和平;我国古代汉文民族文献书目概述[J];图书与情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莉;;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陈烨;吴巍;;陈设设计的符号学在室内风格传承中的作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沈祖光;刘文;;符号学视角下城市色彩规划的再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娜;产品设计语意的美学问题[D];辽宁大学;2011年
9 瞿天凤;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舒波;成都平原的农业景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兆娟;论创意服装设计中柔美意境的表现[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于永淼;文字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贺传熙;产品设计及使用过程中认知摩擦的成因要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刘宁;文化符号学关照下的跨文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秀玲;动画角色造型语言符号编码与解码规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裕祯;中国文化中的颜色迷信[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影视传媒对服饰文化的导向作用[J];艺术评论;2007年10期
2 文平;;浅析服饰文化的意义[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3 董海安;;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及其载体[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姚敏杰;上古服饰文化三题[J];华夏文化;1994年04期
5 张瑛;先秦及秦汉时期彝族先民服饰文化地理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陈曼平;广西历代各族服饰文化概貌(三)[J];广西地方志;2004年05期
7 陈曼平;广西历代各族服饰文化概貌(四)[J];广西地方志;2004年06期
8 张祥磊;杨翠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思想沉淀[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马月兰;;从《圣经》看希伯来人的服饰文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5期
10 谭安;;一个民族服饰设计者的执着追求[J];中国民族;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野;张晓东;李林川;杨莲茹;赵治国;王俊杰;王瑞;;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薛振南;涂克林;全桂生;李考忠;;毛竹丛枝病发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技术研究[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金宁一;;几种重要虫媒病毒的流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毕玉海;丁壮;;蚊虫与蚊媒传染病[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景晓;王海岩;刘尧;马敬仓;王书德;王环宇;;山东省东明县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的监测[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亚奇;蒋国平;;一种新的具有传播媒介的SIS病毒传播模型[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7 郭平建;况灿;;从中国服装史看服饰文化的多民族性[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建一;;让国之珍宝再现让民族精神万古留存[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圆桌对话“传播媒介与都市空间生产”嘉宾简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志春;;郭沫若与服饰文化初探[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冠平;简说壮族服饰文化[N];广西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汪纯霞 秦英福;“玉情儿”树休闲情侣服饰大旗[N];中国纺织报;2005年
3 安玉泉;达斡尔人的服饰文化[N];黑龙江日报;2005年
4 冯新生;让游客把美景和风情“穿回家”[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罗云川;哈尼族服饰文化研讨会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高泓杰;当现代时尚融入传统服饰文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黄学明 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亚运盛会是推介岭南服饰文化的新契机[N];广东科技报;2010年
8 张丹平;昭觉:彝族服饰文化成产业[N];四川日报;2007年
9 罗水南;野鹿服饰 心驰原野 鹿行天下[N];中国服饰报;2008年
10 王艳明;敦煌服饰文化系统研究全面展开[N];甘肃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艾山江·阿不力孜;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3 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沈炜艳;从衣饰到神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沈雁;回鹘服饰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7 孙正国;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8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静;唐宋律诗诗体流变的审美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家松;浮游生物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芩;服饰的非语言交际功能在电影中的运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马晓华;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王宏虹;传播媒介与文学传播[D];吉林大学;2009年
4 潘轶群;现代传媒语境下文学受众阅读范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丽霞;现代传媒与“花儿”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6 邱茵;中韩现代服装发展比较[D];苏州大学;2004年
7 吴清芳;中国回族与新闻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谭静静;宋代士大夫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林盛明;新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10 顾韵芬;金代女真族民族服饰文化和发展[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1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