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聊城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06:38

  本文选题:聊城运河旅游资源 切入点:开发 出处:《扬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运河在历史上曾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功能,也对沿岸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如今这种运输功能正被铁路、航空、水运等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所取代。随着运河航运功能的明显减弱,一些运河沿岸的城市也逐渐由繁华转向衰落,聊城是其中之一。当然,也有一些运河城市经济发展势头颇好,但这种繁荣也已非建立在运河的基础之上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运河的开发,而是应该探索如何让运河生生不息维持城市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对运河文化价值的认可,开发运河旅游资源被旅游业者所重视。 聊城是一个曾因运河而繁华的城市,纵贯聊城腹地的会通河为聊城带来了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历经数百年,形成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为聊城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把它们融入到运河旅游产品的打造中,形成具有聊城特色、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推动聊城旅游业发展。 本文在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聊城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聊城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存在吸引力不足、知名度不高及宣传推介不到位等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充分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营销学及旅游心理学等理论基础,提出聊城运河资源开发的措施建议。本文通过对聊城现在运河旅游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四个重点开发项目,并从拉长消费链、农旅结合、区域联合、创意营销等方面多角度地对聊城运河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出建议。
[Abstract]:The canal o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portatio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ities. More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such as water transportation, have been replaced. As the shipping function of the canal has weakened significantly, some cities along the canal have gradually turned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and Liaocheng is one of them. There are also some canal cities with good economic momentum, but this prosperity is no longer based on the canal. We can't give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n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can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nal tourism resources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tourism industry. Liaocheng is a prosperous city once because of the canal. The Huitong River, which runs through the hinterland of Liaocheng, has brought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to Liaocheng.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it has forme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canal. Liaocheng has left a very precious historical relic. We should fully tap thes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creation of canal tourism products to form a unique and attractive tourist product with Liaocheng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Liaocheng.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ditions,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ocheng Canal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induc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ocheng Canal has broad prospect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raction, low popularity and lack of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economic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rketing and tourism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aocheng Can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iaocheng Canal, four key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consumption chain is lengthened.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ocheng Canal is put forward from many angle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regional union, creative marketing and so on.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明义;;滇东南旅游资源分类与开发规划(上)[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年04期

2 吴树良;茶业旅游资源开发别有洞天[J];茶叶机械杂志;2002年04期

3 蒋梅鑫,王伟年;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刘昭云,谢莉;略论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邓杰;;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

6 李烨;李翠军;;浅谈庐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12期

7 何梅青;;试论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以青海湖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年02期

8 王健祥;;雷公山生物多样性与旅游资源开发[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晓军;罗显克;;广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百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忠斌;贺湘滟;;论科技进步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尔东;李守伟;程学峰;范鑫;宫庆艳;;论矿业旅游资源开发[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林;白晋湘;;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策划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3 张树枫;;崂山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4 陈万灵;;粤西海滨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马勇;;宜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6 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吴小天;;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8 殷红梅;梅再美;;新形势下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林诗渠;;开发旅游资源 留住八方宾客[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10 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华;对海南东线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记者 马志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甘肃日报;2000年

3 马永胜;开发中的问题出在哪里?(上)[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4 记者 陈恒康;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N];闽东日报;2007年

5 桑学勇 首席记者 邱丽娜;省电力促进“中国雪乡”旅游资源开发提速[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6 通讯员 杨石珊;洋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N];汉中日报;2007年

7 凤银翠;论安徽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8 郑敬东;三峡成库后旅游资源开发前瞻[N];重庆日报;2001年

9 记者 郑家艳;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N];重庆日报;2005年

10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生卫;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君;聊城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2 段红艳;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3 高兴;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华;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颜晓爱;乾安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峰;新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李强;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韩霞;我国旅游资源法律保护探析[D];重庆大学;2007年

9 杨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胡湘兰;论“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14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14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