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城市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休闲城市 切入点:城市休闲指数 出处:《旅游学刊》2013年09期
【摘要】:城市休闲指数是定量测评休闲城市的标准,是由城市综合实力、居民休闲潜力和城市休闲环境3方面系统要素所构成。文章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括3大要素8个领域33个指标构成的城市休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5个步骤对中国39个主要城市的休闲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构建中国休闲城市"休闲化—综合实力"、"休闲化—休闲需要"和"休闲化—休闲环境"分类评价模型,提出了不同模型下休闲城市发展的不同模式和方向。
[Abstract]:Urban leisure index is the standard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leisure city,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systematic element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ity, the leisure potential of the residents and the leisur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eisure index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judgment, which consists of 33 indexes in 3 major elements and 8 fields.The leisure level of 39 major cities in China was evaluated by five steps of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lassified evaluation models of "leisure-comprehensive strength", "leisure-leisure needs" and "leisure-leisur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different model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cities under different models.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50120)资助~~
【分类号】:F592;F29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曹新向;苗长虹;陈玉英;王伟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2 魏小安;李莹;;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J];旅游学刊;2007年10期
3 吕宁;;基于城市休闲指数的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郭茜;;基于行动理论对休闲城市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5 李跃军;;城市休闲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郑胜华;刘嘉龙;;城市休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3期
7 王晓丽;王学峰;;国内城市构建“休闲之都”的资质条件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晓强;“休闲城市”理念下杭州老城区空间环境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红英;;休闲城市建设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周文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性评价指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杨勇;;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研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数量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4 刘亮亮;袁书琪;;基于休闲三维度的城市节事活动影响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孙文秀;靖芳;;开发工业文化遗产旅游 挖掘城市休闲深度——以无锡为例[J];城市;2011年12期
6 王虹;;马鞍山市构建休闲旅游城市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圣云;;多维转向与福祉地理学研究框架重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8 曹新向;苗长虹;陈玉英;王伟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9 黄震方;祝晔;袁林旺;胡小海;曹芳东;;休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类与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10 华钢;楼嘉军;;城市休闲系统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钱云;刘佳燕;;休闲城市场所营造原则与实践——以广州南沙新区休闲场所体系规划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杨振之;周坤;;也谈休闲城市与城市休闲[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淑君;;休闲旅游的发展与我国乡村游的业态选择[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邦凡;;中国城市休闲文化研究综述[A];学习“十八大”精神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3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玉英;城市休闲功能扩展与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吕宁;基于城市休闲指数的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史学楠;中国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谭娜;基于价值生态系统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宋华;休闲者的地方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伟;基于市民体验效用的城市休闲企业区位管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汪保林;信阳城乡居民休闲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立磊;基于DMSP/OLS影像数据的我国城市化过程空间差异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菲菲;基于社会阶层分化下的内陆大城市休闲空间分异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李田;中国式休闲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陈海燕;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度假旅游可行性研讨[D];同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十大休闲城市[J];小康;2007年01期
2 孟斌;尹卫红;张景秋;张文忠;;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3 汪德根;陈田;刘昌雪;潘婷婷;;发达地区居民对节假日调整影响休闲旅游的感知分析——以上海、杭州和苏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4 曹新向;苗长虹;陈玉英;王伟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5 杨国良;成都市民消费结构与休闲活动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2期
6 袁华明;;休闲之都争夺战[J];观察与思考;2006年09期
7 王丽梅,楼嘉军;沈阳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其特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Dennis Frenchman;让城市更适于居住:中国所面临的下一个挑战[J];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01期
9 逄爱梅,王何;对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透视[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7期
10 王琪延,石磊;北京市城市居民休闲状况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学峰;休闲都市的特征及构建途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闪媛媛;休闲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德成;周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3期
2 林文峰;胡长力;;融资租赁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宋健峰;袁汝华;;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年22期
4 王武科;李同升;刘笑明;张建忠;李广志;;农业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03期
5 喻平;李敏;;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6 王明义;;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在经销商选择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7年21期
7 陈正雄;李冬梅;;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9年02期
8 骆茹敏;科技促进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J];统计研究;1989年04期
9 徐衡;评价投资结构优化的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1990年05期
10 盛承懋;江永红;高春津;金道政;李致平;;冶金技改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涛;高建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伟;鞠美庭;林慧;石英琳;;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3 刘炜;;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建平;李常英;;全国劳动力结构指标体系的确立及主成份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曲永政;王雷震;;网络营销绩效评价[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卢远;王娟;;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黄娟;刁承泰;刘雪;;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以重庆市为例[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丹平;王建青;杨志明;;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估层次分析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烨;李凯;秦丽娜;李雪;;公司信用征信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模糊综合评判[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周立国;王兰霞;;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叶建平;统计报告还要“晒”得更彻底[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徐佩;软件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郁麒昌;高速公路项目运营效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家合;城市政府质量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吴火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黎涛;政府节能政策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李远远;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光辉;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预警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10 王璐;企业财务危机组合预警与控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邱岩;大连市经济预警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陈之茵;CRM的投资回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唐树斌;矿产资源城市的系统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马彩虹;自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海生;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活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彭净;企业社会责任度模糊测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珍;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大连市金融稳定评价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申飞;产业结构调整对提高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8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8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