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潍坊国际风筝会对城市品牌打造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4-01 00:08

  本文选题:潍坊国际风筝会 切入点:节庆活动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潍坊风筝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之一,风筝文化的产生既丰富了民间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蕴含着中国文明几千年来的历史进程。自1984年4月1日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至今,潍坊国际风筝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对提炼潍坊传统文化、拉动潍坊及周边县市经济、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其国际知名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潍坊国际风筝会已成为山东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品牌,并且这一节庆品牌的成功打造也带动了潍坊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已成为潍坊市现如今以及长远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一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品牌为实例,运用节庆活动和城市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打造的实践经验,论证了以节庆活动为导向的城市品牌的打造,并通过分析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一城市品牌的发展现状,指明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实现对我国其他城市品牌打造的探索。 本文的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思路及研究方法,目的是论证课题的重要性。 第一章,潍坊国际风筝会概述。追溯了潍坊风筝文化的源头,概述了潍坊国际风筝会发展至今所产生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从而引出了潍坊国际风筝会是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 第二章,城市品牌论。论述了城市品牌的相关内涵,包括城市品牌的产生、定位及准则、营销传播、价值所在,指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品牌。通过与其他城市品牌的比较,找出“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一城市品牌的价值所在,进而引申出节庆活动作为城市品牌的价值,即节庆活动作为城市品牌与城市的互动效应。 第三章,以节庆活动为导向的城市品牌的打造。结合“风筝之都”城市品牌的具体打造方式:定位——开发——整合营销传播,探讨基于节庆活动的城市品牌是如何打造的,并落脚到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功打造,即从节庆主题定位到策划筹备,再到管理营销,最终得出结论:城市节庆活动应走市场化、系列化、品牌化之路。 第四章,“风筝之都”打造的启示意义。这一部分从风筝文化的传承、政府职责、专业机构和人才、运作模式、资源整合、群众基础等六个方面,指出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一城市品牌当前的发展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从这一城市品牌的打造实践中总结出城市品牌打造的经验:准确的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开发的一般模式、城市品牌形象的识别系统、城市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传播原则及城市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要借助的几大力量,为其他城市的品牌打造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参考。
[Abstract]:Weifang kit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s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appearance of kite culture has enriched the folk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life. Since the first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Fair was held on April 1, 1984, the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has gone through nearly 30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 to refine Weifang's traditional culture. Weifang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ies and c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y,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enhancing its international popularity.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has become more ma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even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with a certain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festival activity brand, and the success of this festival brand has also led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overall image of Weifa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brand strate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Weifang's present and long-term planning and layout. This paper takes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a mature city brand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pract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urban brand building.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reation of city brand guided by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xploration of other urban brands in 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ubj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the general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It traces the origin of Weifang kite culture, and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produced by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so far. Therefore,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is a successful city brand.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eory of city brand,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city brand, including the emergence, orientation and criterion of city br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value, and points out that different city has different brand.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value of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and then deduces the value of festival activity as a city brand, that is,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festival activity as a city brand and city. The third chapter, the city brand building based on festival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way of "kite city" city brand building: positioning-development-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the city brand based on festival activities.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is from the theme of festival to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nd then to management marketing.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city festival activities should be market-oriented, serialized and branded. Chapter IV, the enlightenment of "kite capital". This part from the kite culture inheritanc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talents, operation mode, resource integration, mass base, etc.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ent bottleneck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eifang International Kite Club, and sums up the experience of city brand build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this city brand build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city brand. The general mode of urban brand development,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urban brand image,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urban brand image, and the several forces need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brand. For other cities to create the brand to provide a practical value of theoretical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科;连建功;;国内成功节庆活动对湖北省节庆品牌打造的启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01期

2 王楠;;大型综合性博览会中节庆活动的评估标准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单长丰;;以节庆文化推动经济发展[J];群众;2009年10期

4 吴信值;;关于黔西南州发展节庆旅游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安徽省咨询委调研组;“五大节”:如何适度有效?[J];决策咨询;1996年10期

6 本刊记者;;让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健康发展——访中共象山县石浦镇委书记沈需范[J];宁波通讯;2001年06期

7 裴蓓;我国地方节庆旅游现状与前景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编读往来[J];中国会展;2006年11期

9 孙孝宏;张胜武;李一;;西部节庆旅游发展思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10 张丽;;宁波市重要会展节庆活动展演[J];中国会展;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锦华;;关于完善宜春品牌节庆活动宣传的建议[A];“我为宜春中心城区‘聚人气 促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论文集[C];2009年

2 臧留鸿;武杰;;新疆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开发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葛星;;做大节庆活动提高城市软实力——以泰安市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林铭昌;;节庆活动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俊辉;;论新时期节庆旅游的兴起[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任丁秋;;瑞士节庆活动对北京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7 杨晔城;;试论馆区如何深入社会、接近游客[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王家忠;;发展节庆经济 拉动经济增长[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9 沈冠亚;;两岸旅游追求旅游产品的精致化——谈徐霞客精神对观光与节庆活动的影响[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10 林铭昌;姜君佩;;观光节庆行销活动效益的研究——以南投花卉嘉年华为例[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良;泰国以节庆活动吸引中国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经济所 李成勋;新春到来话节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王全大 费洲;节庆活动:淮安旅游发展的“绿色引擎”[N];华东旅游报;2003年

4 尹嫦虹;节庆活动——城市品牌的支点[N];延边日报;2005年

5 记者 柴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光荣上榜[N];中国摄影报;2005年

6 王晶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节庆活动——宜居城市的重要元素[N];哈尔滨日报;2007年

7 首席记者 高扬;文化搭台 经贸唱戏[N];牡丹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秦宵喊 谢臻 通讯员  旅节;春节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N];南京日报;2007年

9 李枝宏;56个旅游活动成为吸引游客“亮”点[N];大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辛勤;特色农产品纷纷过大节[N];嘉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卫;游客视角的文化景观与地方性认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挺;区域品牌的价值评估[D];复旦大学;2006年

4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5 陈清龙;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D];云南大学;2011年

8 刘思敏;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路径[D];上海大学;2011年

9 刘超祥;民族旅游村寨的人口移动与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潍坊国际风筝会对城市品牌打造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翔;拉祜扩节庆活动的权力符号建构与艺术样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鞠明晖;上海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帆;民俗体育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舒;当代风筝运动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6 李日欣;黑龙江省节庆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王娟;上海节庆活动公众认知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桂英;济南泉水节的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郭玉晓;节庆活动的品牌塑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戴瑞敏;潍坊市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3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93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