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
本文选题:博物馆 + 演进趋向 ; 参考:《东南文化》2013年02期
【摘要】:博物馆自异域引入中土,于近代思想史或社会史均有较大意义。梳理自清季到民国的博物馆思想,大致可以窥见清季中土士人对博物馆的体悟水平,以及新式社会中国家政权和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博物馆重建"过去"。近代中国的转型是一个纷杂繁复的过程,博物馆由"搜罗天下实物","以资验证"的场所流变为以收藏本国历史文物为主的公立机构,既揭示了近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也深刻反映出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某些差异。博物馆从"集新"到"集旧"的演进趋向,也正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thought or society for museums to introduce China from other places.Combing the museum thoughts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 can see roughly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eum by the schol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how the state power and intellectuals rebuild the past through the museum in the modern society.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is a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process. The museum has changed from "searching for the world's objects" and "using the resources to verify" as a public institution which mainly collects the historical relics of its own country, which not only reveals the rise of modern nationalism in China, but also reveals the rise of modern nationalism in China.It also reflects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onies and sovereign states.The evolution trend of museums from "new collection" to "collection old" is also a microcosm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作者单位】: 深圳博物馆;
【分类号】:G2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志刚;博物馆与中国近代以来公共意识的拓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天根;康有为与章太炎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4 董四代;;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海荣;;论北京天足运动与思想解放——从解放小脚看解放头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宋卫忠;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间近代建筑与社会心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周飞强;;门票问题与博物馆公共性[J];博物馆研究;2007年01期
9 吴爱萍;;试论梁启超对康有为民权思想的发展[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10 王新;试析孙诒让在清末妇女解放中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卫东;;由西到东:京师大学堂聘请外籍教习的转变[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傅学良;;对中国近代思想家解决我国人口过剩问题方案的述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5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文远;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杨兰;中国当代女性生存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霞;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正林;论章太炎的三重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3 沈玲玲;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晓曼;传教士与中国传统学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彦玲;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云鹏;博物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陈为;博物馆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龙玲;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李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J];中国博物馆;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艳;;张謇博物馆思想中的国家观念和公共意识[J];中国博物馆;2006年04期
2 蒋华;;略论适合中国国情的博物馆机构设置[J];中国博物馆;1986年02期
3 淀冰;;中国博物馆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刍议[J];中国博物馆;1987年02期
4 吕济民;;张謇·状元·博物馆[J];文化月刊;1995年08期
5 王放;;关于博物馆产品的若干思考[J];北方文物;2011年02期
6 马自树;要研究博物馆建设的立法问题[J];中国博物馆;1991年01期
7 李惠生;从大文化角度对齐鲁文博事业的战略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3年02期
8 李莹;;有意、有趣、新颖——记“老少”博物馆夏令营[J];北京观察;1994年06期
9 富君;;谈博物馆的整体形象设计[J];中国博物馆;1995年04期
10 李砾华;;也谈博物馆的文化营销[J];博物馆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江波;;论博物馆商品的开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崔成志;;浅谈社区与博物馆的相互作用[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3 田静;;论博物馆的五种意识[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俊琴;;浅谈博物馆与社区发展[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葛金根;;博物馆参与社会的思考[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夏岐泓;;制定政策 采取措施 支持和扶植民营博物馆的发展[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7 张礼智;;法律·体制·理论——关于博物馆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建军;;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发展的动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王莉;;博物馆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吴高彬;;博物馆与当代社会[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爱珍;我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出台[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 撰稿 吴兵;地方民族特色鲜明 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郑其婷;又一批博物馆免费开放[N];新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1737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3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