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智慧旅游”总体构架研究
本文选题:武夷山市 + 旅游活动 ; 参考:《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70期
【摘要】:正"十一五"期间,我国一部分城市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建设热潮,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以及智能手机等新一代通讯工具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历程,IBM公司推出"智慧地球"理念之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加速,从而使对"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智慧旅游"的研究进一步升温。在国家旅游局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确定武夷山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后,使对武夷山市"智慧旅游"城市的总体构架研究成为必要。
[Abstract]: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ome cities in China began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boom,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tools such as smartphones.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ocess of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After IBM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ear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in China has been further accelerated.Thus, 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tourism",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Wisdom City", has been heated up further.After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deployed the pilot work of "Smart Tourism City" and confirmed 18 cities such as Wuyishan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elligent Tourism pilot c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Wisdom Tourism" cities in Wuyishan City.
【作者单位】: 武夷学院;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慎端;;有梦想,就会飞翔——记武夷山市政协委员衷福兴[J];政协天地;2011年05期
2 余宗宝;方云龙;金文莲;;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综述[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8年47期
3 周源;;走出武夷山[J];IT经理世界;2006年18期
4 ;魅力武夷山 欢迎您[J];旅游纵览;2006年04期
5 邱汝泉;叶芗茗;;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九届旅洽会隆重举行[J];旅游纵览;2006年06期
6 黄赤米;徐月珍;;武夷山市500茶农忙充电[J];福建农机;2007年04期
7 梅华全;;武夷山悬棺之谜[J];东方收藏;2010年12期
8 应杭军;脱贫致富在选路——武夷山市农村小康建设的调查[J];开放潮;1997年02期
9 李圆;;市长CIO[J];IT经理世界;2006年Z1期
10 永乐;;一个成功的典范——谈武夷山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界;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夷山市正岩(集团)公司组建及运作的情况概述[A];福建农垦实践与探索[C];1998年
2 凌晓良;朱建钢;颜其德;陈丹红;;南极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敏;刘晓华;;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作用[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丽姣;刘志书;戴卫东;;邻近营销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5 郑海霞;任学慧;李颖;田红霞;;大连市旅游活动环境风险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遵沂;;武夷山的学术文化传统[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龚少峰;;武夷山市“柴头会”研究发轫[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王金亮;王平;杨桂华;鲁芬;;旅游活动对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土壤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乐裕贤;;佛教与武夷山[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黄胜科;;朱子理学是武夷山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慎端;武夷山市大江南北吆喝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许雪毅;武夷山旅游高峰提前来[N];华东旅游报;2006年
3 金文莲;武夷山涌动农村劳力“回流潮”[N];闽北日报;2007年
4 金文莲 刘泉祖;“租山养绿”养出“小武夷”满山新绿[N];福建日报;2010年
5 谢在国 本报驻厦门记者 史蔓蓉;厦门至武夷山有了空中旅游快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武夷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刘德水;武夷山农村信息化备受关注[N];福建日报;2010年
7 熊慎端;武夷山推进物联网示范区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金文莲 倪婷婷;旅游业发展的强力支撑[N];闽北日报;2005年
9 陈绿原 金文莲;武夷山:旅游重点项目成为产业转型突破口[N];闽北日报;2010年
10 黄荣臻 杨勇;武夷山加大造林补助力度[N];闽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柏苏;景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年
2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征界定及旅游活动对白骨顶繁殖行为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5 金准;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刘琴;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张侠;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伍向阳;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云;武夷山市涉台文物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邹晓瑛;世界遗产武夷山旅游社区参与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陈永佟;武夷山慢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罗姗;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8年
5 王兰兰;旅游服务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张玉峰;唐宋元明时期崂山旅游文化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7 吴咏芳;武夷山旅游区茶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李凯;旅游活动对西湖水质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李莉;春秋战国旅游活动的历史文化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陶黎花;湖南旅游活动营销的媒体介入(2006-2012)[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8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3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