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以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2 06:38

  本文选题: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 + 动态改进层次分析法 ; 参考:《人文地理》2013年02期


【摘要】: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受到诸如景区自然环境特征和组成结构、景区经济环境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人口学特征等诸多指标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景区旅游淡旺季的季节性波动。面对如此广泛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动态改进层次分析法(ADIHP),从承载力指标构架、旅游地空间区划、旅游地季节性波动三个方面,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估,为森林公园景区的优化设计、规划与开发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forest park is a complicated problem.On the one hand, it is influenced by such indicators 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the scenic spo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cenic spot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and so on.On the other hand, we must also consider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 tourist season.In the face of such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Yellow Water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Chongqing for empirical study, using dynamic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rom the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framework, tourism spatial division, tourism seasonal fluctuations three aspects.This paper studies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forest park,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Chongqing Huangshui National Forest Park,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forest park scenic spot,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07XJY012)
【分类号】:S759.9;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玉刚;窦立宝;郑舒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2 李霞;黄冬梅;张景书;梁伟鹏;徐湛坤;;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3 石强;贺庆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唐占辉;马逊风;王雪峦;;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时空旅游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董巍,刘昕,孙铭,余媛媛,王祥荣;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以金华市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洪滔;福州三叠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探讨[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骆培聪;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8 田至美;重庆天坑地缝景区环境容量测算[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2期

9 郑天然;;喀斯特溶洞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措施——以木兰溶洞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李忠武;部先蓉;王彬;;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耀兴;陈政辉;;高支模架施工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钟小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缆火灾危险性评价[J];安防科技;2010年03期

3 虞文美;曹强;;银行监管与银行业的博弈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刘群;鄢贵权;杨绍萍;;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5 杜世平;汪建;马文彬;;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校园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6 张庆辉;王贵;;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锌含量的调查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7 马玉香;刘青广;张云;;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8 张庆辉;王贵;;包头市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9 袁昌洪;刘文军;王世华;刘方;景利民;;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农业气象动态预测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10 赵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铁钧;孙小年;姜彩良;;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及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靳奉祥;丁世飞;王健;;基于熵权的主成分投影决策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胡鹏;刘玉洲;;范数灰色理论在煤矿事故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亚龙;孙明;朱敏洁;;基于仿真结果的综合评估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赵勇;张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军队干部综合能力评估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马洪波;陈光达;;机电耦合研究中测试因素耦合度计算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侯小波;何孟;;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蔡雷;;系统评价中的可加性评价函数及其判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孔峰;乞建勋;刘鸿雁;;多属性决策问题中改进夹角度量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赵晓彤;蓝澜;杨善让;;ACE模式下机组负荷分配的模糊综合评价[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宝成;煤矿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光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钱一武;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梁隆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张秀芬;复杂产品可拆卸性分析与低碳结构进化设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tT;区域开发累积影响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倩;关于构建上海市商业性体育赛事市场景气指标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曹桂萍;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亮;煤层渗透性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赵青;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肖晗;基于MATLAB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孙丽君;基于畅通可靠性分析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晓冰;基于模糊权距离理论的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余方杰;许建;;东石笋风景区旅游容量和环境保护对策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6期

3 陈冰,郭怀成,邹锐,Gordon Huang,Liu Lei;旅游城市的不确定性多目标环境规划优化模型框架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4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石强,贺庆棠,吴章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张完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郑天然;董静;;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承德地区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刘宏盈;程道品;王金叶;;桂林喀斯特洞穴景观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曲向荣,孙铁珩,李培军,杨翠芬;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指标体系——以本溪水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秀玲;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以成,冯惠萍,张沂泉;基于MATLAB的喷筒优化设计[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07期

2 吕全,王卫东,梁军,严东辉,贾秀贞,张星耀;松材线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性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3 谢大洋;森林病虫害发生程度的评价方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宋富强;杨改河;冯永忠;;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3期

5 王献锋;殷春武;;林地生态效益价值评价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6 李启发;王实伟;刘真才;温爱亭;;现有人工林体系的优化设计[J];林业勘查设计;2006年02期

7 刘晋浩,李跃娟,齐巍;横向插草机构回位装置的优化设计[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09期

8 姚清亮;仝小碗;赵海祥;;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9年02期

9 刘玉侠,,贾天敏;木材干燥窑结构优化设计[J];林业科技通讯;1996年09期

10 姜东民,包雪峰;轴类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红兵;秦俊;胡永红;董丽;;基于尺度指数的城市住区绿化环境评价初探[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2 吴成亮;高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林业科技进步因素的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高伟;叶功富;林红叶;林武星;聂森;;福建东山岛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米文宝;樊新刚;谢应忠;;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估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永海;四管齐下推动人才强林战略实施[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2 韦东;“自走式挖坑机”项目获立项[N];科技日报;2009年

3 刘泉洲 姜化明;深化措施运行 支撑增油增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武春晖;创新思维 建设好园林城市[N];淮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继东;原条量材优化决策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段铁城;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油锯伐木作业姿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杨抒;基于WEB的林产品信息资源整合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秀荣;气凝胶型木材的制备及环境学特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郭颖;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非参数化遥感估测方法优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陈俊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人工林作业资源—环境—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宾厚;林副产品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雄清;北京地区油松林分生长、枯损和进界模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汪斌;林区公路网评价和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军;中国松材线虫病潜在分布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雪梅;基于有限元法木材力学性能模拟及优化设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鲁敏;林业投资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段溪;亚热带泥质海岸68个防护林树种抗风性能比较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方向文;甘肃省森林植被遥感调查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忠春;林分级森林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葛廷婵;北京城市森林风险影响因素的比较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马永春;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效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黄珠兰;工业原料林间伐技术优化设计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曹丽如;经济林资产评估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8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38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