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
本文选题:城镇化 + 旅游消费 ; 参考:《经济管理》2013年07期
【摘要】:本文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征城镇化水平,利用国家统计的旅游经济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剖析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结合城镇化内涵和传统消费理论分析,城镇化可以通过消费敏感性、消费示范性、消费棘轮性和消费预防性等作用机制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产生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994~2011年,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镇化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城镇化通过消费敏感效应和消费棘轮效应对旅游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敏感效应更强;通过消费预防效应产生消极影响,而消费示范效应不显著,城镇化是刺激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潜力也将得到更大的释放。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by using the tourism economic data of national statistic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theory, urbanization can influence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consumption sensitivity, consumption demonstration, consumption ratchet and consumption prevention.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from 1994 to 2011, and urbanization is the one-way Granger causality of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growth.Urbanization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ourism consumption through consumption sensitive effect and consumption ratchet effect, among which the sensitive effect is stronger, and consumption prevention effect has negative effect, but consumption demonstration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stimulate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potential of urbanization to the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and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will also be release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
【分类号】:F592.3;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2 万勇;;城市化驱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机制与实证——基于效应分解视角的中国省级区域数据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3 刁宗广;;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4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5 郑群明,钟林生;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以湖南省四县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6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7 钟士恩;张捷;周强;董雪旺;李敏;刘泽华;;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空间集中性[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8 范剑平,向书坚;我国城乡人口二元社会结构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9 梁留科,曹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10 吕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与地区收敛分析:1978~2009年[J];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昆洪;;元谋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2 丁雨莲;陆新文;;合肥“四区三县”农民旅游市场实证研究——兼与农民旅游市场乐观论商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朝龙;施光跃;;唯物史观视阈下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生产力的解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莹;徐东亚;;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5 慎丽华;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7 蒋贵彦;李生梅;;青海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8 赵霞;;“三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秩序乱象与价值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吕红珊;;收入分组视角下农民内部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基于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10 潘长宏;张勇;;农村居民出游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玉霞;;从文化创意到文化重建——乡村游憩未来之路[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映洁;;中国过度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玉国;;“离土”视域下中国乡村教育问题考察——兼论乡村教育之人文重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鄢毅平;;从国外经验认识我国农民增收的途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春雨;;论超市农业[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陈兴华;;论我国农村环境利益冲突的法律调整机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李玉江;邸加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研究——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杜嫣;汤傅佳;潘莉丽;;旅游城市化的内涵与演化机制研究[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扈海鹂;;中国后农业税时代的“非同质性”农民[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刘长生;简玉峰;;区域旅游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不同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弛;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贵志;新农村建设中县级政府的责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海照;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瑞妮;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善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青青;唐善茂;刘胜峰;陆琳;;基于粗神经网络的旅游需求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2 李君轶;马耀峰;杨敏;;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3 郑媛媛;国内旅游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评估[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李京文;;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城市群(圈)的出现及对投资的需求[J];创新;2008年03期
5 贾小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增长[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6 马鹏;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7 段景辉;黄丙志;;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3期
8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9 冯云廷;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9期
10 龚六堂,邹恒甫,叶海云;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魏文彪;[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初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玉红;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树;共话旅游消费[J];北京工商管理;2002年05期
2 赵雅萍;;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6年10期
3 范方志;麻勇爱;;旅游消费信贷初探[J];旅游学刊;2006年11期
4 张山;;浅析我国旅游消费的可持续的发展[J];价值工程;2006年11期
5 肖亚波;;旅游消费文化略论[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3期
6 尚军辉;;我国按揭旅游的旅游消费风险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年17期
7 邱亚利;;浅析旅游消费质量的提高[J];现代商业;2007年16期
8 肖明超;;中国人旅游消费的8大新趋势[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7年02期
9 范贞;;中产阶层休闲旅游消费品位的特质和表现[J];北方经贸;2008年04期
10 唐秀丽;邱扶东;;上海市民旅游消费文化现状及其特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振华;梁英斌;甄才富;;旅游消费环境现状、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A];2002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2年
2 林雯娟;;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诸因素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邱彦;;国外游客的旅游消费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陈亚颦;;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在旅游消费中的重构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田英;;辽宁海滨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特征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颖;南京旅游消费券已发放三成[N];新华日报;2009年
2 记者 蔡晓玲;珠海旅行社首发“旅游消费券”[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宋凯 实习生 王迎辉;旅游消费券:强心针还是促销秀[N];中国财经报;2009年
4 陈长林;民众缘何不上旅游消费券的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沈鹏宇;旅游消费券:想说“刺激”不容易[N];湛江日报;2009年
6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 高舜礼;旅游消费:阶段性刺激与持续性扩大[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吕文;旅游消费的独特功能[N];济宁日报;2009年
8 高舜礼;刺激举措已经初显成效释放旅游消费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万阕歌;拉动旅游消费需要各地加强合作[N];中国旅游报;2013年
10 张玉保 唐燕凌 记者 顾艳伟;湘桂黔八地建立旅游消费维权联盟[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慧彬;北京市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柴斐娜;西安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宁;改善贵州省旅游消费环境的对策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4 汪彦;上海市民旅游消费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文;旅游消费金融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晋;旅游消费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唐秀丽;上海市民旅游消费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源;旅游消费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2年
9 马秋芳;西安游客旅游消费空间特征及其花费影响因子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莫家明;长沙市居民旅游消费信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