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炼炉遗存的磁法探测试验与研究——以大冶铜绿山卢家垴、岩阴山脚遗址考古发掘区为例
本文选题:古代炼炉 + 磁探试验 ; 参考:《江汉考古》2013年02期
【摘要】:201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内的卢家垴、岩阴山脚冶炼遗址进行了磁法探测试验和考古发掘验证与研究,建立数据库,为今后在冶炼遗址上探寻古代炼炉遗迹位置、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科技考古勘探方法,为推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Abstract]:In 2012, the Hubei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onducted magnetic exploration tests an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to verify and study the Lujianao and Yanyin Shanjiao smelting sites in the Tonglushan Ancient Copper Mine site Reserve in Daye, Hubei Province.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 provides a new metho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for exploring the location and scope of ancient smelting furnaces on smelting sites, and provides new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onglushan ancient copper mine site reserve into a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作者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分类号】:K878;P6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传雷,祁明松,李永涛;盘龙城商代城址田野考古物探工作总结[J];江汉考古;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传雷;陈树祥;李兆锋;雷文鹏;杨先杰;;铜录山古冶炼遗址的磁法探测试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2 吴文贤;王传雷;喻忠鸿;;地球物理方法在盘龙城(府河工区)考古调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7年S1期
3 伍新木,罗琦;交通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迁[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文贤;王传雷;喻忠鸿;;地球物理方法在盘龙城(府河工区)考古调查中的应用[A];勘探地球物理2007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阳丹;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道路交通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其光,谢忠球,甘伏平;浅谈滑坡研究及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浅层地震勘探的潜力[J];勘察科学技术;1995年01期
2 陈明生,解海军;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研究(三)——大地表面瞬变电磁场[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03期
3 林依再,杨贵;长乐市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J];福建地震;2001年04期
4 柳发桐;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岩溶发育规律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3期
5 李正文,李琼;油气储集层裂缝非线性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1期
6 成永刚;近二十年来国内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7 孙明,薛明霞,王立琴;潜水蒸发与埋深关系模型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2003年03期
8 张爱华,邱芳;曙光古潜山内幕地层特征研究方法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3年S1期
9 叶四桥,唐红梅;三峡水库岸坡散体滑坡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红溪沟滑坡为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吴大奎,李亚林,伍志明,熊艳,游文秀,李旭明;地震、测井资料联合反演的神经网络算法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厚田;;崩塌落石研究[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2 周传波;;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电子发射规律浅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3 李昕;;煤层气产业发展比较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居丽玲;陈连有;;秦皇岛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贾耀惠;;阜新刘家区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冯汉中;康岚;罗可生;徐琳娜;肖红茹;;四川区域泥石流预报方法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李育;王乃昂;许清海;李月丛;隆浩;张振卿;;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关系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冯汉中;康岚;罗可生;陈朝平;徐琳娜;肖红茹;;泥石流发生的气象预警方法[A];2008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文前;;豫东地区天然焦资源利用方向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10 杨曦;谭国强;肖艳波;;QW特轻型系列钻机研究及应用[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爱斌;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肖海峰;葡南试验区开发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张文娟;济南泉域回灌补源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周绍国;芳483区块储层物性评价及渗流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5 胡斌;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二次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赵鹏;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重庆境内水库诱发地震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德忠;关于我国铁矿石产业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1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4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