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情境下公众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三亚游客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8 01:08

  本文选题:低碳旅游 + 旅游行为 ; 参考:《资源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低碳旅游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准确把握公众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低碳行为机理是推动旅游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三亚市过夜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对公众在特定旅游情境下的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公众的低碳旅游行为由一般行为与积极行为两个维度构成,公众对一般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较高,对积极行为的认知和参与度偏低。比较而言,一般行为相似于公众较为熟悉的节能环保行为,易受公众环保价值观和态度的影响;积极行为需要更高的参与热情和能力,相对更易受低碳知识和旅游地低碳情境的影响。同时,社会规范与感知利益对一般和积极低碳旅游行为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一个旨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低碳旅游行为,推动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框架。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low-carbon behavior mechanism of the public in a specific tourism situation.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overnight tourists in Sanya C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carbon tourism behavior of the public in a specific tourism situation from the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carbon tourism behavior of the public consists of two dimensions: general behavior and positive behavior. The public's cogni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general behavior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ctive behavior.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general behavior is similar to the more familiar energy conservation behavior of the public, and is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attitudes; positive behavior requires a higher level of enthusiasm and ability to participate.Relatively more vulnerable to low-carbon knowledge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low-carbon situation.At the same time, social norms and perceived interes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oth general and positive low-carbon tourism behavior.Based on this, a policy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guide the public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ow-carbon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智慧技术的滨海大城市安全策略与综合防灾措施研究”(编号:13&ZD162)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低碳旅游与旅游消费拉动经济的一般均衡研究”(编号:2011GXQ4B008)
【分类号】:F592.7;X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岩;宋金波;宋丹荣;;城市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2 张凌云;;旅游学研究的新框架:对非惯常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和现象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10期

3 王谋;;低碳旅游概念辨识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雷;吕文艺;;非惯常环境下的历史文化古镇旅游再开发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古镇为例[J];武陵学刊;2013年01期

2 郑玉洁;;旅游碳减排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汪清蓉;;近五年来中国低碳旅游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郭少华;;公益型环境纠纷化解机制研究[J];才智;2014年29期

5 王中华;;“旅游”定义研究的逻辑反思及其内涵的再认识[J];旅游论坛;2014年05期

6 刘华琳;;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旅游营销模式[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张尧;司永劳;;现代旅游与社会学的关系邹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5期

8 张凌云;;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J];旅游科学;2012年01期

9 张凌云;;非惯常环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建构旅游学研究框架的一种尝试[J];旅游学刊;2009年07期

10 王欣;邹统钎;;非惯常环境下体验的意义[J];旅游学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兼与若干学者商榷[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宁泽群;;旅游吸引力与城市休闲气质的探讨[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雪丽;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3 岳婷;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政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雍翔;旅游产业视角下的异地养老开发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胡宁;虚拟与现实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周洪;企业环境行为对其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刘双;污染排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王谋;潘家华;陈洪波;朱仙丽;庄贵阳;Jφrgen Fenhann;段茂盛;周胜;姜海凤;;规划方案下CDM(PCDM)实施问题及前景[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4 谭锦;程乾;;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1期

5 张凌云;旅游业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译文)[J];旅游学刊;1990年02期

6 Julio Aramberri,谢彦君;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对国内与国外相关文献的评述[J];旅游学刊;2003年06期

7 杜江,张凌云;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8 陈才;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9 张凌云;旅游学术研究前沿的“二元结构”[J];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10 陈才;;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班若川;[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殷红梅;;近十年我国休闲旅游行为与区域开发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6期

2 王国新;王如松;毛春红;;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不良旅游行为及其对景区环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3 曾丽艳;;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0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耀峰;;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禹真;;经济条件对西部山区农民旅游行为的影响——以贵州省官寨村与杨家寨村比较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玲;赵妍;;基于Fishbein理性行为模型分析上海消费者美洲旅游行为影响因素[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文婷;有话直说:应倡导文明旅游行为[N];甘肃日报;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 廖水南;别丧失了举一反三的能力[N];重庆商报;2013年

3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人员 经济学博士 马仪亮;不必夸大中国游客的海外形象问题[N];东方早报;2012年

4 记者  李玲;北京对非法旅游行为保持高压态势[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吴丽萍;怎样让出境游成为亮丽的“名片”[N];广西日报;2014年

6 杨勋 李佳;高新区集中力量打好“三整四化”攻坚战[N];湘潭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龚亮;王荣:把每位游客当亲人陪伴[N];光明日报;2013年

8 徐剑梅;重罚不文明,,看谁当“勇夫”[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 周慧玲;旅游者“场所依恋”的形成机制[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阙奇涵 左媛媛;不负青山绿水 共赴文明之约[N];湘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莲;高校教师旅游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斌;旅游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陈莉;旅湘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唐喜枚;高职院校学生旅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曾文锋;十堰市居民城郊旅游行为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6 王江;重庆农民旅游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子竞;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旅游行为及其机理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双;广东省入境华人旅游行为特征及市场开拓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鲍春红;西安高校教师旅游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韩文娇;研究生旅游行为和市场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6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66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