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四川阆中市郑家坝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兼谈四川地区先秦时期炭化植物遗存

发布时间:2018-04-18 17:30

  本文选题:郑家坝遗址 + 植物遗存 ; 参考:《四川文物》2013年04期


【摘要】:郑家坝遗址十二桥文化时期土样浮选结果显示,遗址中保存了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果实。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到商代郑家坝地区经营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并且有丰富的野生核果、浆果类以及其他植物资源。通过对四川地区先秦时期遗址发现的炭化植物遗存的分析发现:在农作物种类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地理位置对于农作物结构的影响程度高于文化系统;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于本地的主导作物的种植可能并未表现出太多关注,而这种关注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于非农作物植物种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区域植物资源差异或者人类食用植物种类的习惯差异决定了各地植物食谱的不同。
[Abstract]:The floatation results of soil samples from the 12-bridge period of Zhengjiaba site show that abundant carbonized plant seeds are preserved in the site.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otation result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re are abundant wild drupe, berries and other plant resources in Zhengjiaba area of Shang Dynas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rbonized plant remains found at the sites of the Pre-Qin period in Sichuan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has higher influence on the crop structure than the cultural system in the case of relatively abundant crop species;The late Neolithic people may not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local dominant crops, but this concern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The utilization of non-crop plant seeds by people of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has certain commonness, but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plant resources or the habit of human edible plants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 of plant recipes in different regions.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博物院;山东大学考古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东部海岱地区后李文化(8.5-7.0kaBP)植物利用与农业起源研究”(4107213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与研究为例”(11AZD116)的共同资助
【分类号】:Q914;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铭;玳玉;张倩;何锟宇;;新津宝墩遗址2009年度考古试掘浮选结果分析简报[J];成都考古发现;2009年00期

2 赵志军;张居中;;贾湖遗址2001年度浮选结果分析报告[J];考古;2009年08期

3 赵志军;陈剑;;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南方文物;2011年03期

4 黄承宗;;从出土文物看安宁河流域种植稻谷的历史[J];农业考古;1982年02期

5 姜铭;赵德云;黄伟;赵志军;;四川成都城乡一体化工程金牛区5号C地点考古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报告[J];南方文物;2011年03期

6 陈剑;何锟宇;;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环境与生业初析[J];四川文物;2007年05期

7 黄翡;郭富;金普军;;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四川文物;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红;马全;李克秀;;昆嵛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原料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马全;袁晓红;李克秀;;昆嵛山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原料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马全;袁晓红;刘长君;;昆嵛山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原料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4 张蕾光;杨波;马喜;程晓东;王占才;朱丹;李莉;高丽;;飞燕草等野生中药材种子发芽率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5 李铁纯,张捷莉;薄荷精油化学成分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李如升;韦玲敏;路思广;;赤霉素处理打破虎眼万年青休眠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12期

7 吴启森,朱社敏;关于Power Point2000的中药辅助教学课件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石磊,李娟,刘志强,刘淑莹;虎眼万年青多糖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9 石磊,王勇,石勇,李娟,刘志强,刘淑莹;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10 李凡,田同春,石艳春,刘扬,张绍伦;褐藻糖胶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富荣;杨海莹;;药用动植物资源生态危机与环境保护[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海莹;;药材种子(种苗)品质与管理现状的思考[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徐国祺;樟树叶提取物复配及其处理毛竹抗菌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田义新;拟南芥糖感知信号突变体mig3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4 李玉平;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活性物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6 葛威;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科玮;17种青藏高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筛选及苔草甲醇提取物抑菌机理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永辉;裴李岗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工具表面淀粉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万泓志;东北草原两种菊科植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宁;蝙蝠葛茎叶中的生物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黄晓冬;赤楠叶片显微形态、植物体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顺义;苍耳、狼毒等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美霞;植物提取物对水果采后致腐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白岩;几种药用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林光美;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10 张燕;黄芩营养特性及施肥效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文明;略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赵晔;余杭良渚遗址群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东南文化;2002年03期

3 谷建祥,邹厚本,,李民昌,汤陵华,丁金龙,姚勤德;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初步认识[J];东南文化;1998年03期

4 杨农,张岳桥,孟辉,张会平;川西高原岷江上游河流阶地初步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方燕明 ,赵新平 ,张志清;2002年度香港西贡沙下遗址C02区和DⅡ02区考古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4年04期

6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八千年前水稻遗存的发现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考古;1996年12期

7 傅宪国;李新伟;李珍;张龙;陈超;;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的发掘[J];考古;1998年11期

8 肖明华;;云南考古述略[J];考古;2001年12期

9 何安益;彭长林;刘资民;宁永勤;;广西资源县晓锦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4年03期

10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J];考古;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赵志军;[N];中国文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维明;川西高原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渑池班村新石器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人类环境学上的意义[J];人类学学报;1999年04期

2 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滕州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1999年04期

3 吉笃学;;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历史与方法[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4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渑池班村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1998年03期

5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J];考古;2001年07期

6 凯利·克劳福德;赵志军;栾丰实;于海广;方辉;蔡凤书;文德安;李炅娥;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J];考古;2004年09期

7 ;河姆渡遗址动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J];考古学报;1978年01期

8 刘志华;郑庭义;陈友订;向安强;;古栽培稻生物学研究若干方法问题的检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浮选法[J];考古;2004年03期

10 蒋洪恩;李肖;李承森;;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古环境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孔昭宸;刘长江;张居中;靳桂云;;中国考古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对原始农业起源传播的探讨[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赵敏;;中国先秦时期粟、黍遗存考古发现与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贾鑫;;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先民对小冰期气候的适应性研究——以马堂湾遗址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林昆勇;;“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郑卓;黄康有;魏金辉;谭惠忠;肖一亭;毕丽思;;珠江三角洲新石器以来的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建国;;学习科学发展观,提升考古科技研究水平[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植物考古学简史[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刘波;浙江余姚或为中国原始茶源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袁靖;科技考古60年[N];中国文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雪梅;五千年前的包裹如何在全球旅行[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志军 袁靖;植物考古学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马扬 原驰 田野;中西血缘融合史至少推前2000年[N];吉林日报;2010年

7 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稻作农业源于一万年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赵志军;环境考古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王大方;居室之中有墓葬 特别 裸女群雕鹰面陶 首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杨静雅、龚宁;田螺山遗址初步确定距今六千五百多年[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洪恩;吐鲁番洋海墓地植物遗存与古洋海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2 陈雪香;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农业稳定性考察[D];山东大学;2007年

3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明;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海玉;北阡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物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赵敏;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崔品;脂类物质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学的方法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曹冬蕾;汶泗流域新石器时代饮食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孙永刚;夏家店下层文化经济形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乔娇;华南岩溶地区史前地理环境与其居民生产生活复原[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永辉;裴李岗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工具表面淀粉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闫凯凯;磁山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黄洋;考古信息在史前文化展览情景再现中的利用[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9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69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