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审美景观的不同模式——北京现代的十大建筑和古代的燕京八景之比较
本文选题:京城景观 + 十大建筑 ; 参考:《当代文坛》2013年04期
【摘要】:共和国以后的京城,是十大建筑体系为代表显示首都的现代风貌和视觉特质,与古代的燕京八景构成的京城风貌在审美境界的明显的不同,这是古今美学原则上的差异在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上的反映。在面对传统与未来、建设北京风貌的进程中,对这一差异进行文化和美学上的深刻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Abstract]:The capital city after the Republic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en architectural systems that show the modern style and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 which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eight sights of the ancient Yanjing in the aesthetic realm of the capital.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Beijing's style and features in the face of tradition and futu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have a profound cultural a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879.1;TU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J];科技文萃;199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法;;当代中国的京城模式:观念与现实[J];文艺争鸣;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霞;;常州市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试点取得了新经验[J];工业建筑;1977年06期
2 郑道宏;发展建筑体系促进我省建筑工业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1年01期
3 郑道宏;廉价建材和适用建筑体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3年02期
4 秦惠民;坚持党的科技工作方针 努力开发新的建筑体系[J];建筑施工;1987年02期
5 黄际m8;;大板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前景[J];混凝土;1987年01期
6 杨景勤;金属拱型薄壳建筑──美国ABM建筑体系简介[J];新型建筑材料;1995年03期
7 王志峰,夏红德,丁德文;生态能源建筑体系(下)[J];太阳能;1999年03期
8 李建国;轻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涉及因素及其设计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年06期
9 张一成;砌块复合墙体建筑体系研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1年02期
10 王宝海;上海混凝土空心砌块应用实践[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华;郑添;王群依;秦卫红;李家佳;;钢结构住宅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燕;;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住宅现状及发展趋势[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3 阴继庞;;ST&CB(STB)轻型房屋建筑体系[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仲奋;;东阳帮木作的特艺——套照[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5 胡有特;;单层灵活厂房体系探讨和一个新体系及其预应力屋盖的设计简介[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6 ;保温砌模现浇钢筋混凝土网格剪力墙承重体系[A];2005年绝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板材新技术新产品论文集[C];2005年
7 李砚波;戴自强;赵仲星;;新型节能住宅——“CS板建筑体系”[A];2006年绝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板材新技术新产品论文集[C];2006年
8 谢振清;;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钢结构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2006年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杜建明;赵风华;;“三步节能CS板”的抗弯承载力分析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管克俭;王新武;彭少民;;轻钢结构多层建筑体系与建筑可持续发展[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煜莲;建筑体系又添新家族[N];中国建材报;2003年
2 吴永哲邋通讯员 傅春秘;“CL建筑体系产业化”项目港城投产[N];河北日报;2007年
3 记者 傅春秘 通讯员 王东琦;节能抗震建筑材料产业基地落户开发区[N];秦皇岛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张建军;无比钢建筑体系获准实施[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记者 王东琦;开发区成CL建筑体系生产基地[N];秦皇岛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萌 实习生 李迎;我市将大力推广应用CL建筑体系[N];新乡日报;2010年
7 郝秋;我市将推广CL建筑体系[N];衡水日报;2008年
8 记者王玮;全区CL建筑体系应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咸立冬 鹏玉;承德首个CL建筑体系示范项目正式开工[N];承德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海滔;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CL建筑体系推广应用情况[N];承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曲成平;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的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05年
2 吴大川;西部村镇小康住宅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李乃胜;我国新石器时期建筑中的几个重要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李胜才;钢结构建筑中节点系统的解析与建构[D];同济大学;2007年
5 张洪波;新型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施煜庭;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及前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于春刚;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数字技术在自助建筑体系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2 叶晴;砌块住宅建筑体系及其产业化平台的构筑[D];重庆大学;2003年
3 卢卓君;关于新中式主义设计路线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范殷雷;杭州沿西湖滨水街区不同模式特色营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温宇;适应工业化建设的城市住宅建筑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吴涛;钢结构体系建筑研究钢结构住宅的开发与设计[D];天津大学;2007年
7 胡小龙;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吕秀焱;新型乡村节能住宅研究及能耗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蔺晓岚;适合台湾自然环境的自建农舍建筑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刘鹏;CL建筑体系热工性能测试及节能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72928.html